曾經卡脖子的5G射頻芯片正式被突破 多家國產芯片企業量產交貨

近日麥捷科技表示5G射頻芯片已向手機企業交付部分訂單,這是國產射頻芯片企業繼卓勝微、富滿微等芯片之後又一家實現量產5G射頻芯片,凸顯出國產芯片的快速進步,證明美國的做法只會加速國產芯片的成長。

2021年華為發布的P50 Pro採用了集成5G基帶的麒麟9000芯片,卻無法支持5G,業界人士指出應該是因為華為的5G射頻芯片庫存已經用光,導致P50 Pro無法支持5G,此時業界才猛然發現原來不僅手機芯片可能受到美國的掣肘,5G射頻芯片也被美國捏著脖子。

據悉美國掌握著5G射頻芯片,在於美國和日本壟斷著其中的關鍵部件–濾波器,美國和日本佔有濾波器市場95%的市場份額,由於掌握了射頻芯片的關鍵部件,美國得以在射頻芯片市場取得壟斷的市場地位。

自那時起國產芯片開始積極發力研發射頻芯片,一年時間過去,國產5G射頻芯片陸續被突破,至今已有本文開頭談到至少三家國產芯片企業量產了5G射頻芯片並為國產手機交付,凸顯出國內技術人才的研發實力,只要肯下決心,總能迅速打破空白。

近期華為發布mate50手機就已用上了國產射頻芯片和濾波器,業界人士指出mate50的芯片當中大約有五成以上都已是國產芯片,顯示出國產芯片替代已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增強了國產芯片的競爭力。

國產芯片的飛速發展始自2014年中國成立集成電路產業基金,從那時候起國產芯片就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短短數年間就湧現了數千家芯片企業,涉及到中國製造所需要的方方面面的芯片,逐漸滿足國內製造業對芯片的需求。

2019年美國對華為的做法為國產芯片注入了強心劑,而那時候開始國內企業也開始認識到與國產芯片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國產芯片才能確保它們的供應鏈安全,因此只要能用國產芯片就優先選用,這進一步加速了國產芯片的發展。

國產芯片產業鏈的完善也推動了國產芯片的發展,這幾年國產芯片的製造工藝已達到14nm,業界人士指出14nm已足以滿足國內七成芯片的需求,國產芯片產能也從全球前五之外提升至全球第三,本地化的芯片製造降低了芯片開發的門檻、提升芯片開發效率,增強了國產芯片的研發能力。

在國產芯片產業鏈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國產芯片自給率已提高至超過三成,今年前7個月中國進口的芯片數量減少了430億顆,其中僅是7月份就減少進口140億顆,相當於此前6個月減少進口數量的48%,顯示國產芯片自給率在加速提升,這當中應該就包括射頻芯片的國產替代。

中國芯片進口量在穩步減少的同時,國產芯片出口量在增長,今年上半年國產芯片出口量增加了兩成多,顯示出國產芯片不僅具有替代外國芯片的能力,還具有在國際市場與外國芯片競爭的實力,在技術上已達到全球先進水平。

美國當初以為阻止中國採購先進芯片能達到它的目的,然而從國產芯片這兩年多時間以來所取得的突破可以看出,美國的做法成為中國芯片芯片前進的動力,加速了中國芯片的發展,導緻美國芯片如射頻芯片、模擬芯片的庫存激增,可以說美國的做法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吧。

原创文章,作者:柏銘007,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oofo.cc/tech/%e6%9b%be%e7%b6%93%e5%8d%a1%e8%84%96%e5%ad%90%e7%9a%845g%e5%b0%84%e9%a0%bb%e8%8a%af%e7%89%87%e6%ad%a3%e5%bc%8f%e8%a2%ab%e7%aa%81%e7%a0%b4-%e5%a4%9a%e5%ae%b6%e5%9c%8b%e7%94%a2%e8%8a%af%e7%8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