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八個月砍單545億片,國產芯片要取代進口芯片了?
在老美的強行干預之下,原本一片祥和的半導體市場,變得混亂不堪,在企業進行跨國合作的過程中,時刻都要相互提防,這也進一步加速了各個國家的技術自研,相關限制的預期正在朝著“反方向”發展。
起初老美看似針對的僅僅是華為,但實際上一系列的計劃早已製定,只因為華為5G技術、麒麟芯片過於耀眼,成為了它們實施全面限制的“藉口”,如今伴隨著國產芯片的成長,終究還是美企承擔了所有,老美明顯已經著急了。
在老美的一通亂操作之下,加速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8月份芯片砍單數量繼續增長,累積突破到了545億顆,國產芯片的大量生產,是否意味著我們擺脫限制了呢?美企又該如何脫困?
美企承擔了所有?
在芯片限制實施初期,高通就給出了警示,這會導致其失去至少80億美元的市場,果不其然聯發科趁機入局中國市場,在立足於中低端領域之後,又開始佈局滲入到高端芯片上,如今已經成為了全球出貨量最多的芯片廠商。
雖然如今高通恢復了對華為4G芯片的供應,但失去的國際信譽很難挽回了,國內手機廠商不僅開始自研芯片,也不再獨家採用高通芯片了,害怕的就是重蹈華為的覆轍,華為能夠承受的住、它們可不行!
而在芯片規則不斷調整之後,受傷的可不僅僅只有高通這一家公司,英特爾被要求撤離中國工廠,目前還在僵持當中、而AMD、英偉達、博通等等廠商,都出現了芯片庫存過剩的狀況,如果後續情況不能得到解決的話,將會面臨巨額的經濟損失。
根據此前統計的數據顯示,在2022年前七個月時間裡,中企累積減少了430億顆芯片的進口,同比下滑超過了12%,僅僅在7月份就達到了140億顆,而根據最新的數據傳出,這樣的情況還在持續發酵當中。
官方公佈了前八個月對外貿易的數據,其中進口總額最多的依然是芯片,總金額達到了19069.9億元,累積進口的芯片總額為3695.3億片,平均單價達到了4.9元,看似龐大的數據背後,卻暗含了國產芯片的崛起。
通過翻找以往的數據,顯示2021年的前八個月時間,國內芯片的進口總額為4240億片,意味著八月份芯片繼續被砍了115億片,同比下滑超過了12.8%,前八個月中企累計砍單了545億片。
這也宣告了一個很明顯的信號,國產芯片正在實現對於進口芯片的替代,而我國主要芯片進口來源,就是源自於這些美企,美芯片廠商已經出現了庫存過剩的情況,這將直接導致營收下滑,老美終究是“坑”到了自己人。
芯片廠商選擇妥協
中國作為全球消耗量最大的芯片市場,可以說所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直接牽動著全球半導體產業,美企需要依靠中企的訂單存活,而老美卻限制了自由進出口,這就是在“挖坑給自己跳”。
老美啟動芯片限制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中國芯片廠商發展太快了,且高端芯片製造技術集中在亞洲地區,導致本土的產業優勢持續下滑,為了改變現狀,打著“重塑產業鏈”的噱頭,試圖套取各大頂級國際企業的技術,從而扶持本土的英特爾成長。
但對於做這個“傀儡”,英特爾似乎也太感興趣,在老美提出接受補貼的企業,十年內不得在中國市場擴建或新建產能的時候,其負責人處於拒絕的態度,並表示中國市場佔有30%的份額,大有警示老美的意味。
而ASML作為老美最大的“棋子”,對於其想要升級DUV光刻機限制的做法,當面給予了警告:“限制設備出口給中國市場,將會導致全球芯片產業鏈中斷!”並且在不違背規則的情況下,加速佈局中國市場,直接選擇了和老美“硬鋼”!
對於指令集架構以及EDA軟件的授權上,可以說都受到老美的限制,要想真正實現芯片的國產化,就必須進一步實現技術的自主化,好在經過中企的努力,已經實現了部分的自主化,基於RISC-V架構設計的芯片,也已經成功實現了商用。
光刻機方面也迎來了全新的突破,實現完全自主化的28nm芯片產能,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困難,目前華為已經把能夠替換芯片全部國產化了,再有個5-10年,美企的芯片出口可就得求著我們了,對此你們是怎麼看的呢?
原创文章,作者:圈聊科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oofo.cc/tech/%e5%85%ab%e5%80%8b%e6%9c%88%e7%a0%8d%e5%96%ae545%e5%84%84%e7%89%87-%e5%9c%8b%e7%94%a2%e8%8a%af%e7%89%87%e8%a6%81%e5%8f%96%e4%bb%a3%e9%80%b2%e5%8f%a3%e8%8a%af%e7%89%87%e4%ba%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