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工人探討了一下午 才終於搞清楚瓷磚干鋪 濕鋪和薄貼的區別

早就听說過瓷磚舖貼的三種工藝:干鋪、濕鋪和薄貼。但具體有什麼區別,我心裡還真沒什麼數。昨天朋友家正在施工,我趁這個機會去向工人諮詢了一下。

正趕上那個工人的普通話說不好,我的理解能力也比較差。探討了一下午,才終於搞清楚三種工藝的區別。

濕鋪

先說濕鋪吧,這是最傳統的一種工藝。想當年,我們全屋的瓷磚,都是用濕舖的方式施工的。

所謂濕鋪,就是用水泥和沙子混合在一起,然後加水調和成漿狀,得到水泥砂漿。貼瓷磚時,把水泥砂漿塗抹在瓷磚背面,然後貼在牆地面上。

缺點就是水泥砂漿裡面含水比較多,這些水後期會蒸發,然後把原本平整、完好的水泥砂漿頂出一個個小洞洞。這些小洞洞所在的地方,就會形成空鼓。

空鼓的瓷磚下面沒有製成,也沒有粘合。在上面擠壓,容易把瓷磚壓碎。如果空鼓太多,還會導致瓷磚脫落。

濕鋪這種工藝目前來看是比較落後的,往往只應用在部分牆面上。

干鋪

干鋪和濕鋪相比,少了一些水。同樣是把水泥和沙子混合在一起,然後加水調和。只不過這時候加的水很少,不必調和成漿狀,基本上是能捏成團就行了。

然後把這種混合物均勻地舖在地上,然後在地上灑水,再把瓷磚(調和少量水泥砂漿,在瓷磚背面刷上薄薄一層)放在上面,用錘子敲實即可。

很明顯,這種先舖一層水泥沙子,再鋪瓷磚的方式,施工起來更容易。不像濕鋪,需要把水泥砂漿抹在每一個瓷磚的背面,厚度不容易掌控,技術不夠高,會讓瓷磚高低不平。

而且相對乾燥的水泥沙子不會出現水分大量蒸發導致空鼓的問題,後期也是很結實的。

缺點有兩個,第一是只能鋪地磚,不能鋪牆磚。這一點很好理解,乾燥的水泥沙子黏性較小,沒法附著在牆上。

第二是厚度比較大,濕舖的水泥砂漿厚度往往不超過30mm;干鋪的水泥沙子厚度最大能達到50mm。

薄貼

提到厚度,就可以說一說薄貼了。無論是30mm還是50mm,對於薄貼來說都太厚了——干鋪、濕鋪,可以統稱為厚貼。

薄貼的厚度,只有3mm。就算加上瓷磚,也不會超過15mm(瓷磚的厚度一般是9~12mm)。那它又是怎樣施工的呢?

薄貼時,就要放棄我們常用的水泥和沙子了。這時候要買一種叫“瓷磚膠”的東西,它是把水泥、沙子、固態膠水混合好了的一種東西。

使用時加水調和成膏狀(比漿狀稍微乾一點),在瓷磚和需要舖貼的地方各刷上薄薄一層。刷的時候要用到鋸齒刮刀,讓兩個相互接觸的地方都產生鋸齒,增大摩擦力。

由於瓷磚膠裡面有膠水,所以能做到薄薄一層就粘貼很牢固。

在性能上,薄貼>幹貼>濕貼;但是在價格上的排序,也是如此。

因為瓷磚膠的價格太高了,所以並沒有被廣泛應用。一般只有三種情況,才會用到薄貼:

1.對厚度要求比較大,比如有的衛生間,總共只有兩三平米。這麼小的空間,再貼一圈瓷磚,勢必會變得更小,這時候就可以用瓷磚膠進行薄貼。

2.瓷磚不好貼,比如大尺寸瓷磚上牆的時候。干鋪工藝沒法用,濕鋪工藝粘性不夠容易掉。這時候,就需要用到瓷磚膠。

3.舊房改造,需要在舊瓷磚上面再貼一層新瓷磚。舊瓷磚表面太光滑,導致新瓷磚不容易貼牢固;舊瓷磚厚度比較大,對新瓷磚舖貼厚度的要求也很高——這時候,就顯示出瓷磚膠的巨大優勢了。

原创文章,作者:小淵評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oofo.cc/home/%e5%92%8c%e5%b7%a5%e4%ba%ba%e6%8e%a2%e8%a8%8e%e4%ba%86%e4%b8%80%e4%b8%8b%e5%8d%88-%e6%89%8d%e7%b5%82%e6%96%bc%e6%90%9e%e6%b8%85%e6%a5%9a%e7%93%b7%e7%a3%9a%e5%b9%b2%e9%8b%aa-%e6%bf%95%e9%8b%aa%e5%92%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