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部分 21項重點工作 推進重慶曆史文化保護傳承

封面新聞記者 喻言

9月7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召開發布會,對《重慶市關於在城鄉規劃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實施意見》的5個部分,21項重點工作進行介紹和解讀。

《重慶市關於在城鄉規劃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實施意見》解讀發布會現場。

據介紹,重慶曆史文化底蘊深厚,擁有1處世界文化遺產,2處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1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4個市級歷史文化名城、23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6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眾多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

“為確保各時期重要城鄉歷史文化遺產得到系統性保護,需要建立分類科學、保護有力、管理有效的重慶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張睿介紹,首先是完善保護傳承體系,建立保護對象、保護管理體制、保護規劃三大體系。

重慶山城步道。

包括不斷充實保護對象,不僅要保護歷史地段、農業文化遺產、灌溉工程遺產等新類型歷史文化資源,還要把見證新中國成立及發展歷程、改革開放的代表性遺存以及當代重要的建設成果保留下來;建立“市、區縣、鄉鎮(街道)”三級管理體制,分級落實重點任務;構建以重慶市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規劃為核心的保護規劃體系,統籌全市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空間佈局。

在完善保護傳承體系的同時,加強保護利用傳承,使其融入城鄉建設,處理好新與舊、保護與發展的關係。

重慶大足石刻。

對既有建築、老建築、古民居,採用“小規模、漸進式”保護整治方式和“繡花”等微改造方式;利用巴渝古驛道、老鐵路、山城步道串聯、展示各類歷史文化資源,彰顯歷史文化魅力;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等跨區域、跨流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重點工作,融入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

此外,重慶市相關部門也將協調聯動,健全工作機制、完善保障措施,從政策、技術上起引導作用,將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落到實處。

“爭取到2025年,多層級多要素的保護傳承體系更加完善;到2035年,系統完整的保護傳承體系全面建成。”張睿表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原创文章,作者:封面新聞,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oofo.cc/history/5%e5%80%8b%e9%83%a8%e5%88%86-21%e9%a0%85%e9%87%8d%e9%bb%9e%e5%b7%a5%e4%bd%9c-%e6%8e%a8%e9%80%b2%e9%87%8d%e6%85%b6%e6%9b%86%e5%8f%b2%e6%96%87%e5%8c%96%e4%bf%9d%e8%ad%b7%e5%82%b3%e6%89%b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