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 史記 線索的整合分析 漢高帝劉邦絕非出身布衣家庭

在漫長的中國古代史中,漢高帝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一直被認為是出身最低微、得國最正的兩位開國皇帝。明代的歷史距今較近,並且有詳實的史料可供查詢,明太祖的出身低微應無異議;但關於漢高帝劉邦,我們通過《史記》中的種種資料進行整合分析,就可以發現諸多不合理的地方,並由此對劉邦布衣的身份產生懷疑。

劉邦的祖先及其家世

1、劉邦的祖先。

根據《史記索隱》相關的註解記載,劉邦的祖先是生活在夏朝孔甲時代的御龍氏劉累。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劉累的後人隰叔逃亡到晉國,擔任了士師的官職,主管訴訟刑獄因此以“士”為氏;隰叔的曾孫士會(即范武子)曾流亡秦國,雖然他後來回到了晉國,但他後人中的一脈就留在了秦國,並複用劉氏的名號。

劉氏始祖,御龍氏劉累

而留在秦國的劉氏一脈,就此作為秦國的子民,在戰國時代秦國與六國爭霸的戰爭中,曾參與和魏國的戰爭,但因秦國戰敗這些劉氏族人被魏國俘虜,魏國並沒有殺死他們,於是這部分劉氏族人就開始歸屬於魏國。

《史記》索隱中關於劉氏家族變遷的記載

2、劉邦的曾祖、祖父。

到了劉邦的曾祖父劉清這一代,正值魏國攻取了故宋國的故地,設置大宋郡,又從國內遷徙一批民眾充實大宋郡,劉氏家族就在此列。劉邦的曾祖父、祖父還先後擔任了大宋郡豐邑邑令的官職,被稱作豐公,劉氏家族開始定居在豐邑中陽里。

到了秦滅六國之後,劉氏家族所在的豐邑中陽里歸屬於泗水郡沛縣。

從劉氏家族的經歷來看,劉邦當時屬於魏國士大夫之後,更像一個落魄的小貴族,或者說小地主階級。

劉邦

3、劉邦的父親。

從《史記》中對於劉邦的兄弟等人的記載可以推斷出,劉邦的父親劉煓至少有兩個妻子的,一個是劉媼,生育了劉伯、劉喜、劉邦和劉邦姐姐宣夫人;另一個妻子李氏,生下了劉邦的弟弟劉交。

根據劉邦四兄弟的字來推斷,李氏更像是續弦之妻;因為劉伯字“伯”、劉喜字“仲”、劉邦字“季”,而劉交字“遊”。

試問,在戰國末年一個底層的農民家庭中怎麼能夠先後娶得起養得起兩個妻子?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的劉邦家中應該頗有家資。

漢高帝劉邦

劉邦和他的的兄弟們

劉邦共兄弟四人,分別是長兄劉伯、二哥劉喜、老三劉邦、四弟劉交,其中劉伯早逝,根據其他兄弟幾人的字來推斷,“伯”也應當是大哥的字;劉喜,字仲;劉邦,字季。

注意,這裡兄弟三人的字符合“伯仲叔季”兄弟之間的排序,但劉邦是排行第三的,為何字季呢?

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劉邦是父親和母親劉媼所生的最小的孩子,這個“季”不只代表排行第四,也代表最小的兒子;而弟弟劉交應該不在原本的計劃之列,後來劉媼去世,劉太公續弦另娶,生下了劉交,因此劉交應該比劉邦要小不少;根據《史記》的記載,在秦始皇時期焚書事件發生時,劉邦已經四十有三,而劉交還在到處遊學,兄弟二人的年齡大概相差二十歲甚至更多。

1、關於劉仲的記載推斷劉邦家庭產業。

根據《史記》記載,在西漢建立之後的漢高帝九年,此時的劉太公早就被尊為太上皇了,這一年長安的未央宮建成,正值太上皇劉太公大壽,於是劉邦置酒未央宮,率群臣為太上皇祝壽,席間劉邦和劉太公有一席話談及了劉仲。

《史記·高祖本紀》:九年……未央宮成。高祖大朝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為太上皇壽,曰:“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殿上群臣皆呼萬歲,大笑為樂。

這句話的意思是:最初的時候,父親你認為我沒有賴以生存的賺錢之道,對這個家庭無一利處,沒有二哥劉仲料理家業出力大。那您今天看我和二哥誰的產業、財富更大呢?

從這段對話中可以看出,當時的劉邦家中也是小有產業的,不然也不會由二哥治理家業的。

2、劉交曾各地遊學。

劉邦同父異母的弟弟劉交,在年輕時曾經到處遊學,和穆生、白生、申公一同受教於儒家一代宗師荀子的弟子浮丘伯,他的文化水平是四兄弟中最高的。在劉邦沛縣起義之後,劉交就跟從劉邦從軍,參與了還定三秦、消滅項羽的戰爭。

劉邦四弟,楚元王劉交

《漢書·楚元王傳》:楚元王教子遊,高祖同父少弟也。好書,多才藝。少時嘗與魯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詩》幹浮丘伯。伯者,孫卿門人也。及秦焚書,各別去……至霸上,封交為文信君,從入蜀漢,還定三秦,誅項籍。

我們知道,雖然從孔子開啟了私學之風,促進了學問下移,開始打破長久以來貴族階級對學問的壟斷地位。但是,我們細究孔子的學生之中,大部分都是出身於士這一貴族階層;真正出身布衣的學生少之又少。有學者分析,孔子弟子三千不乏出身平民者,但是賢者七十二人中大都是貴族子弟,即便是顏回,雖然窮困,卻也是貴族之後。

原因無他,因為對於一個平民家庭而言,如果家中有一個十多歲的男子外出遊學讀書,就意味著其只能由家庭供養而生存,意味著家中缺少了一個參加農業勞動的勞力,缺少了一個分擔徭役負擔的男丁;而且當時上學,學生初次拜見老師是要給老師束脩的,也就是十條臘肉,這十條臘肉在當時已經屬於十分貴重的東西了,一般的平民之家是拿不出來的;再者,外出遊學,處處都是要花錢的。

由此可見,劉邦的家庭是有足夠的財產支持劉交外出遊學的,絕非平民之家。

3、劉邦性格豁達好施、交遊廣泛。

《史記》中記載,劉邦仁厚愛人、生性豁達、不拘小節、喜好施捨他人,常常施捨他人,那首先自己得有財物才可以吧,否則自己一無所有,拿什麼施捨他人呢?

《史記·高祖本紀》: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劉邦和他的發小盧綰同年同月同日生,二人相親相愛,一同長大讀書。還是同上面劉交相同,但是上學也是需要家中資助的。

盧綰

《史記·韓信盧綰列傳》:及高祖、盧綰壯,俱學書,又相愛也。

在劉邦成年之後,曾經向西遊歷到魏國故地外黃,碰到當年信陵君的門客張耳,二人一同遊歷,劉邦作客於張耳家中,二人相處數月之久。

張耳

張耳作為曾經的信陵君門客,是做過外黃縣令的,也是士階層;在等級森嚴的古代,如果劉邦是出身平民的話,又怎能和張耳相互交往、相互友善?

《史記·張耳陳馀列傳》:秦之滅大樑也,張耳家外黃。高祖為布衣時,嘗數從張耳遊,客數月。

通過以上和漢高帝劉邦有關人物的相關記載,可以得出初步的結論,劉邦的家庭是落魄貴族之後,應當擁有一定的土地和產業,屬於小地主,由此可以支持劉邦、劉交二兄弟學習、遊歷;並且家族在沛縣一代擁有一定的影響力,再加上劉邦打入了秦國的基層管理系統,善於結交各類人才,這都是後來劉邦得以起兵反秦、奪取天下的重要基礎。

原创文章,作者:臨江羨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oofo.cc/history/%e9%80%9a%e9%81%8e%e5%b0%8d-%e5%8f%b2%e8%a8%98-%e7%b7%9a%e7%b4%a2%e7%9a%84%e6%95%b4%e5%90%88%e5%88%86%e6%9e%90-%e6%bc%a2%e9%ab%98%e5%b8%9d%e5%8a%89%e9%82%a6%e7%b5%95%e9%9d%9e%e5%87%ba%e8%ba%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