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過去的事 歷史上那些出使西域的故事

在我國歷史上,西域一般指古代玉門關、陽關以西廣大地區。因在不同朝代西域所指的範圍不同,西域有時僅是今天新疆這一片範圍。

西漢初,西域這裡有三十六個小國,後又分為五十餘國。西域諸國以天山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天山以南有且末、小宛、精絕、扞彌、于闐、皮山、莎車等國,被稱為“南道諸國”;盆地的北緣有危須、焉耆、尉犁、烏壘、龜茲、姑墨、溫宿、尉頭、疏勒等國,被稱為“北道諸國”;盆地西南、蔥嶺一帶有蒲犁、無雷等國;盆地的東端有樓蘭,後稱鄯善。

這些國家語言不一,習俗各異,互不統屬,人口少則幾百,多則數万,其中龜茲人口最多,有8 萬人。

漢、唐、元、清時,中國曾對包括中亞在內的廣大西域進行過有效管理。

公元前60年,西漢在烏壘城(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輪台縣境內)建立西域都護府,正式在西域設官、駐軍、推行政令。

640年,唐朝在西域設立安西都護府,648年移安西都護府於龜茲,始創安西四鎮,其中于闐、疏勒、龜茲是四鎮之三,而碎葉城和焉耆城則交替出現在四鎮中。大唐擴張階段,碎葉城就是唐王朝向西進入中亞、西亞的橋頭堡。

漢朝時,王朝時時受到來自北方匈奴人的威脅。漢武帝即位時,從俘虜的匈奴人口中得知了西域,也知道西域有一個游牧民族大月氏,時常受到匈奴的侵擾。漢武帝就想聯合大月氏,共同夾擊匈奴。這就有了歷史上著名的張騫出使西域。

今天就聊一聊我國歷史上,那些出使西域的故事。

一、張騫—出使西域第一人

張騫(約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漢中城固縣)人,絲綢之路的開拓者。漢武帝時,在朝廷擔任名為“郎”的侍從官。史書記載,他“為人強力,寬大信人”。即具有堅韌不拔、心胸開闊的氣度,又具有以信義待人的優良品質。

建元二年(前139年),張騫率領100多名隨行人員,由匈奴人堂邑父為嚮導從長安出發前往西域,西行進入河西走廊。當時月氏人西遷河西走廊已完全為匈奴人所控制。張騫一行被匈奴人全部被抓獲。匈奴單于扣留和軟禁了張騫一行。匈奴單于進行了種種威逼利誘。張騫“不辱君命”、“持漢節不失”。始終沒有動搖為漢朝通使月氏的意志和決心,在匈奴一直留居了十年之久。

元光六年(前129年),張騫趁匈奴人不備帶領其隨從,逃出了匈奴人的控制區。這時的西域形勢已發生了變化。月氏的敵國烏孫,在匈奴支持和唆使下西攻月氏,月氏人被迫從伊犁河流域繼續西遷,進入鹹海附近的媯水地區,征服了大夏后,在新的土地上另建家園。張騫大概了解到這一情況,經車師後折向西南,進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過庫車、疏勒等地,翻越蔥嶺,直達大宛(今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幹納盆地)。這是一次極為艱苦的行軍。不少隨從或因飢渴倒斃途中,或葬身黃沙、冰窟,獻出了生命。

向大宛國王熱情款待了張騫一行,派了嚮導和譯員,將張騫等人送到康居(今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內),康居王又遣人將他們送至大月氏。這時大月氏人已改變了態度,無意向匈奴復仇了。張騫等人在月氏逗留了一年多,於元朔元年(前128年)動身返國。

歸途中,張騫等人再次被匈奴騎兵所俘,又扣留了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年)初,匈奴為爭奪王位發生內亂,張騫趁機和堂邑父逃回長安。從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出發,至元朔三年(前126年)歸漢,共歷十三年。出發時是一百多人,回來時僅剩下張騫和堂邑父二人。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雖未能達到同大月氏建立聯盟,以夾攻匈奴的目的,但產生的實際影響和所起的歷史作用是巨大的。使中國的影響直達蔥嶺以西。自此,不僅西域同內地的聯繫日益加強,而且自此也建立了中國同中亞、西亞,以至南歐的直接交往。

元狩四年(前119年),漢武帝再任張騫為中郎將,率300多名隨員,攜帶金幣絲帛等財物數千巨萬,牛羊萬頭,二次出使西域。張騫一行偕烏孫使者數十人於元鼎二年(前115年)返抵長安。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擴大了漢王朝在西域及中亞影響力,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和文化交流。此後,漢政府在樓蘭、渠犁(今新疆塔里木河北)和輪台(今新疆庫車縣東)駐兵屯墾,置校尉。這是漢在西域最早設立的軍事和行政機構,為後來設西域都護創造了條件。

二、常惠兩使西域—蘇武背後的英雄

蘇武牧羊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講蘇武持節出使匈奴,面對威脅利誘,持節不屈,初心不改。歷經磨難十九年,終於歸漢的事蹟。 《漢書》贊其“使於四方,不辱君命”。

這裡說的是,常惠就是當年蘇武出使匈奴使團成員,在最後歸國九個人,常惠正是其中之一。

常惠,并州太原人。年少家貧,當朝廷在民間招募派往匈奴的壯士時, 故自告奮勇應募,隨移中監蘇武使匈奴。期間深受蘇武高貴品質影響。

當時西域一帶有許多小國,號稱“西域三十六國”。由於地理位置重要,長期以來,這裡一直是漢朝和匈奴在軍事和外交上的必爭之地。

本始二年(前72年),漢宣帝派常惠出使烏孫。當時嫁於烏孫的和親公主解憂公主通過常惠上書:“匈奴出動騎兵在車師圍獵,車師與匈奴勾結在一起,共同侵略烏孫,請天子救救我們。”漢宣帝接到奏報,即下令調遣15萬騎兵,由5位將軍率領分道出征,並任命常惠為校尉,持節護烏孫兵。遺憾的是,漢朝的5位將軍皆出師不利,只有常惠協助烏孫昆彌統率的烏孫國兵,大敗匈奴,俘獲名王騎將以下39000人,得牛馬驢駱駝5萬餘匹,羊60餘萬頭。漢宣帝很高興,封常惠長羅侯。同時再派常惠出使烏孫,帶著大量金銀財寶,賞賜烏孫的將軍。

當常惠再次出使西域的時候,途徑龜茲國,常惠想起來,龜茲曾經在匈奴的授意下,殺害了漢朝使者,還沒有受到懲罰。於是向朝廷申請,由他率兵進攻龜茲。這次,常惠直接把龜茲周邊西域諸國的軍隊都調過來,圍攻龜茲。龜茲國王頓時傻眼,趕緊賠禮道歉。在常惠的要求下,龜茲只得把之前主張殺漢朝使者的大臣,推出來做替罪羊。常惠當著龜茲國王的面給殺了。

這件事後,徹底強化了漢朝在西域的權威。再之後,常惠被任命繼續主理西域事務。公元前46年,常惠去世,賜諡號為壯武侯。

班固《漢書》評價常惠:“明習外國事,勤勞數有功。”

三、馮奉世平定莎車、征討羌虜

字子明,西漢上黨潞(今山西黎城縣)人。

張騫兩通西域後,西域各國開始結交西漢,相互間常有使者往來。元康元年(前65年),大宛使者回鄉,漢宣帝依照前將軍韓增的舉薦,授郎官馮奉世為衛侯使,帶著隨從和禮物護送客人回大宛。行至鄯國,適逢莎車王死,其弟呼屠徵趁機殺死漢朝新任命的國王萬年和漢使奚充國,自立為王,並且企圖勾結鄰國起兵漢朝。

馮奉世了解這一變化後,不及奏請,當機立斷,拿著漢宣帝所賜的使節,前往附近小國征兵,湊得一萬五千兵力。馮奉世親自起兵莎車國,呼屠徵計劃就此失敗,無奈下自殺而亡。馮奉世提著呼屠徵的頭顱回到漢朝,得到漢宣帝的讚賞。

馮奉世這一舉措,使得西域各國不敢再對漢朝有覬覦之心。大宛使者一行人順利回國後,大宛國十分感激,進獻漢朝包括象龍在內的許多名馬。

公元前42年,羌人叛漢,若任由羌人作亂,西域其他國家也不會平穩。當時一部分大臣反對出兵,建議漢元帝以防禦為重。馮奉世認為西域之事,越快平息越好,以免造成以後無法控制的局面。

最終漢元帝同意馮奉世率兵(最初1.2萬)六萬,前往西域平叛。一波三折後,至同年11月,一鼓作氣,殺敵八千,繳獲馬匹牛羊數千,其餘羌人遠逃邊塞。羌人叛亂平息。漢元帝十分高興,封其為左將軍,賜奉世爵關內侯。

馮奉世作為西漢著名的靖邊將領。終其一身,都在邊地作戰,為平定西域、開拓西北疆土,建立卓著功勳。

史書評價“國事當頭,能置生死於度外”。

四、班超投筆從戎,大漠中的獨行者

字仲升,扶風郡平陵縣(今陝西咸陽東北)人。史學家班彪的幼子,與長兄班固、妹妹班昭同為著名史學家。班超少有大志,不修細節,內心孝敬恭謹,審察事理,口齒辯給,博覽群書。

永平十六年(73年),奉車都尉竇固等人出兵攻打北匈奴,班超隨從北征。班超迅速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才能。他率兵進攻伊吾(今新疆哈密西四堡),在蒲類海(今新疆巴里昆湖)與北匈奴交戰,斬獲甚多。竇固很賞識他的才幹,於是派他和從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班超和郭恂率部先到達了鄯善(今新疆羅布泊西南)國。鄯善王對班超等人先是噓寒問暖,禮敬備致,後來突然改變態度,變得疏懈冷淡。班超估計其中一定有原因。班超便把鄯善侍者找來,出其不意地問:“我知道北匈奴的使者來了好些天了,他們現在住在哪裡?”侍者倉猝間難以回答,只好把說出了實情。班超把侍者關押起來,以防洩露消息。接著,立即召集部下三十六人,飲酒高會。酒醉處,班超故意激怒大家:“你們與我都身處異域,都想通過立功來求得富貴。現在北匈奴的使者來了才幾天,鄯善王對我們就不以禮相待了。一旦鄯善王把我們送給北匈奴,我們不都成了豺狼口中的食物了嗎?你們看這怎麼辦?”大家都齊聲說道:“我們現在處於危境,是生是死,就由司馬你決定吧。”班超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現在的辦法,就是乘夜用火進攻北匈奴使者了,他們不知道我們有多少人,一定會感到很害怕,我們正好可以趁機消滅他們。只要消滅了他們,我們大功就告成了。 ”

當天天剛黑,班超就率領將士直奔北匈奴使者駐地。班超命十個人拿著鼓藏在敵人駐地的後方,約好一見火起,就猛敲戰鼓,大聲吶喊。又命其他人拿著刀槍弓弩埋伏在門兩邊。安排完後,班超順風縱火,一時間三十六人前後鼓譟,聲勢喧天。匈奴人亂作一團,逃遁無門。班超親手擊殺了三個匈奴人,他的部下也殺死了三十多人,其餘匈奴人都葬身火海。

第二天,班超請來了鄯善王,把匈奴使者的首級給他看,鄯善王大驚失色,舉國震恐。班超好言撫慰,鄯善王表示願意歸附朝廷,並把自己的王子送到漢朝作為人質。

班超以鐵血和仁慈贏得了西域各國的尊重,剛柔並濟的手段使得西域各國紛紛歸附於漢朝。班超西域三十一年,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有力維護了東漢邊疆地區安全,為西域回歸、促進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

班超是一個大漠中的獨行者,走在的是一條孤獨的路。在遙遠的西域,班超沒有多少漢家人,沒有多少人理解,他只在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班超晚年上書請求回京有“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一句,孤獨而蒼涼!

原创文章,作者:曉雨輕風,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oofo.cc/history/%e8%81%8a%e8%81%8a%e9%81%8e%e5%8e%bb%e7%9a%84%e4%ba%8b-%e6%ad%b7%e5%8f%b2%e4%b8%8a%e9%82%a3%e4%ba%9b%e5%87%ba%e4%bd%bf%e8%a5%bf%e5%9f%9f%e7%9a%84%e6%95%85%e4%ba%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