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希波克拉底就提出“萬病之源,始於腸道”。
目前已經有的證據顯示,大多數跟腸道菌群失調有關的疾病,基本上都是通過腸漏這個途徑實現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參考)
輕微腸漏導致的問題,包括食物不耐受、過敏、腹痛、腹脹、疲倦、食慾不振、失眠、燒心,營養不良、便秘、免疫力低下,容易感冒等等症狀中的一種或者數種。
如果你對亞健康有所耳聞,你可能就會知道,這些症狀似乎就是傳說中的亞健康。也許,亞健康就是早期腸漏?也說不定。
嚴重的腸漏,症狀包括泌尿系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抑鬱,糖尿病,炎性腸病,多發性硬化症,和其它情緒性疾病等等。
(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參考)
我在之前文章中提到的那個女生,就有許多這類問題,她有月經不調和嚴重痛經情況,也與此有關。我會在文章結尾時告訴大家為什麼月經不調也與腸漏症有關。
當然,我們目前所具備的知識還存在許多空箱和不知道的地方。
比如我們知道抗原通過腸漏進入人體內部,可以誘發免疫系統的炎症反應和抗原反應,但是許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基本上都是通過這個途徑發生的,這些不同的免疫疾病(比如係統性紅斑狼瘡、多發性硬化、過敏性皮炎)等等,相互之間的區別到底在什麼地方?是否就是不同種屬的細菌誘發了不同的免疫反應和導致了不一樣的疾病?還是有其它不同的地方?
可以想像到的是,位於腸道內的細菌會在整個腸道的任何出現漏洞的地方進入人體的真正內部,如果它又僥倖逃脫了腸粘膜免疫系統的追殺,進入了血液,那麼這些細菌就有可能來到人體的任何器官和組織。
當然,這裡就得說說氧氣的作用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參考)
人體血液裡的氧氣含量很高,就算是靜脈血也是這樣。
但是腸道內的氧氣含量卻很低,可能達到僅僅1%甚至更低,因此腸道內的絕大多數細菌是厭氧菌。
其結果是這些厭氧菌如果來到血液裡,就應該無法生長繁殖,因此只能保持在休眠狀態。但是一旦來到人體某處氧氣供應不好的地方,就有可能開始大量繁殖,導致炎症和其它疾病。另外某些細菌可能產生孢子,更能夠抵抗不友好環境的考驗。
補充一句題外知識:實體腫瘤裡的血液供應不好,如果病人同時有腸漏症,可能就會有更多的細菌出現在腫瘤裡藉機生長。
已經有研究顯示,即便是在正常的人體血液裡,也有細菌出現。目前的科研手段可以檢測到細菌的存在,通過16s RNA測序,可以確定是屬於哪一種屬的細菌。只是正常情況下這些細菌不能在高氧的血液裡繁殖,而且人體的白細胞也會不斷地清除這些入侵到血液裡的細菌。
有些疾病未必是腸漏導致的,但是腸漏以後可以加重疾病的發展。比如有肝病的病人,如果再吃一些具有肝臟損害的藥物,或者喝酒的話,這些藥物就會加劇肝臟的損傷。這種情況下必須先修補腸漏,止損,病情才能更易於治療。
以下是我列出的與腸漏有關的疾病
(1)食物不耐受
(2)腸易激綜合徵(IBS)
(3)小腸細菌過度增殖(SIBO)
(4)炎症性腸病(IBD)
(5)類風濕性關節炎
(6)多發性硬化症
(7)過敏性哮喘
(8)過敏性皮炎
(9)銀屑病
(10)系統性紅斑狼瘡
(11)痛經
(12)多囊卵巢綜合徵
(13)抑鬱症、焦慮症
(14)慢性疲勞綜合徵
(15)橋本氏甲狀腺炎
(16)偏頭痛
(17)帕金森症
(18)阿爾茲海默症(老年癡呆症)
(19)乳糜瀉
(20)慢性腎病
(21)痤瘡
(22)脂肪肝
(23)心血管疾病
(24)一型糖尿病
(25)重症肌無力
(26)皮膚過敏皮疹
(27)各種慢性炎症
(28)肝功能障礙
(29)營養不良
(30)動脈粥樣硬化
如果你有上述任何一種慢性疾病的一種,就得考慮盡快調理了。
本期關於腸漏跟哪些疾病有關的內容就到這裡,下期會推出腸漏綜合徵系列的最終篇——如何消除腸漏?希望大家可以持續關注。
注:本系列文章得到芝加哥功能醫學抗衰老中心李曉露醫生的悉心幫助和指導,在此特致衷心感謝。
【如果您覺得文章好看,請隨手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原创文章,作者:為腸之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oofo.cc/health/%e8%90%ac%e7%97%85%e4%b9%8b%e6%ba%90-%e5%a7%8b%e6%96%bc%e8%85%b8%e9%81%93-%e8%85%b8%e6%bc%8f%e8%83%bd%e5%a4%a0%e5%b0%8e%e8%87%b4%e5%93%aa%e4%ba%9b%e7%96%be%e7%9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