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過後氣溫開始下降,天氣漸涼,冷暖多變,此時,容易誘發傷風感冒或導致舊病復發,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氣管病的發生。
1、防秋凍受涼,勤泡腳養腎
中醫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的說法,也就是說白露節氣一過,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體了。因為“白露”過後,天氣逐漸轉涼,特別是一早一晚,更添幾分涼感。如果這時候再赤膊露體,穿著短褲,就容易受涼。
雖然“春捂秋凍”是一條經典的養生保健要訣,但秋凍並非人人皆宜。糖尿病患者局部供血較差,受凍容易發生血管痙攣。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秋凍。除此之外,像體質較弱的老人和兒童、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和關節炎患者都不適合“秋凍”。
隨著天氣越來越涼,有些人會出現手腳冰涼、乏力等症狀,從中醫來講這是腎氣不足的表現。養生專家建議,從白露起,應注意補養腎氣,可以堅持晚上泡腳,用溫水泡,水要沒過腳腕,時間在15~30分鐘,泡到身體微微發熱最好,泡腳的同時把耳朵和腰部搓熱,腎開竅於耳,而且耳朵有密集的反射區,聯繫著全身每一個器官,所以常搓揉耳朵是一種很好的養生方法。
2、防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氣管病的發生
白露時節,支氣管哮喘發病率很高,因此要做好預防工作。此時秋高氣爽,正是人們外出旅遊的大好時光。但是,常有不少游客在旅遊期間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其實不一定是“感冒”,可能是“花粉熱”。
“花粉熱”的發病有兩個基本因素:一個是人體體質的過敏,另一個是不止一次地接觸和吸入外界的過敏原。此節氣的養生重點是加強身體鍛煉,注意早晚不要受涼,對過敏性疾病積極預防。
過敏體質者,秋季出遊前15天左右就要口服抗過敏藥物,並從以下幾方面做起:隨時保持鼻腔清潔;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尤其早晨5點到上午10點是花粉擴散的高峰時間,不宜在戶外久留;外出回家後要及時淋浴,對去除身體上的過敏原會有幫助;注意加強身體鍛煉,早晚不可貪涼,預防過敏性疾病並合理調整飲食。
凡是因過敏引發的支氣管哮喘等的病人,平時應少吃或不吃魚蝦、生冷、辛辣的食物,最常見的有帶魚、螃蟹、蝦類,韭菜花、黃花、胡椒等,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3、多運動,提高耐寒能力
白露時節,秋高氣爽,比較適合戶外運動,長期堅持體育鍛煉,能夠提高心肺和耐寒能力。
來源: 中國天氣網
原创文章,作者:光明網,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oofo.cc/health/%e7%99%bd%e9%9c%b2%e9%81%8e%e5%be%8c%e7%a7%8b%e6%84%8f%e6%bf%83-%e9%a4%8a%e7%94%9f%e8%a8%98%e4%bd%8f%e9%80%99%e5%b9%be%e6%a2%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