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慢性疾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非常高,所以給人們帶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很多人對糖尿病的認識存在一種誤區,那就是認為只要血糖升高,就是患糖尿病了,真的是這樣嗎?
並非如此。關於糖尿病,並非所有人所患的都是一類糖尿病,因為在診斷糖尿病的時候,也涉及到糖尿病的分型,並且對於糖尿病的診斷,也有自己的一套標準,這3個診斷標準,每個人都應該懂。即使大家不學醫,也應該牢記於心,幫助自己,也為了幫助身邊更多的人。
1.監測血糖的標準
血糖是確診糖尿病的直接手段,這種手段非常簡單,只需要通過測得患者的手指血,就能夠得到最直接的答案。
那麼,測手指血糖到了什麼標準,才能夠確診是否屬於糖尿病呢?在這裡提醒大家,兩個關鍵的數值需要記住,一是在空腹狀態下,患者沒有攝入任何食物,這個時候測得的血糖水平為7.0mmol/L以上,那麼可以肯定患者有患糖尿病。
另外,如果不是在空腹狀態下,患者攝入食物之後,測得的血糖水平超過了11.1mmol/L,也可以得出患有糖尿病的診斷。這兩個數值主要是血糖水平,大家在平時可以通過這個標準,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有患糖尿病。
2.判斷對胰島素是否抵抗
胰島素是人體胰島β細胞分泌的一種激素,這種激素主要是降血糖,所以當這種激素分泌不足的時候,就可能會導致身體的血糖水平升高,從而導致血糖飆升,進而出現糖尿病。
但是,糖尿病並非都是因為胰島素缺乏所致,在臨床上,糖尿病其實分為兩類。為了更好地區分糖尿病,在診斷的時候,分為I型和II型糖尿病,其中所謂的I型糖尿病,就是指胰島素絕對缺乏,從而導致血糖水平升高;
所謂的II型糖尿病,就是指血糖的水平升高,是因為身體對胰島素產生了抵抗而導致的。所以,判斷對胰島素是否抵抗,也是對糖尿病進行分型的重要依據。
3.判斷是否有“三多一少”
談及“三多一少”,其實就是糖尿病患者典型的臨床表現,在這裡提醒大家一點,並非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會有全部典型的臨床表現,但是這些表現可以作為糖尿病的確診方式。
所謂的“三多一少”,就是指多飲、多食、多尿,同時伴隨有體重減輕,如果身體符合這樣的趨勢,基本也能夠確診糖尿病。結合血糖的監測,聯合診斷可以得出更為精確的答案。雖然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很多,但是希望大家記住。
另外,很多人都是因為生活習慣不好,才導致糖尿病發生的。所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可以減少糖尿病的發病機率。
【本圖文由“熊貓醫學”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慕秋,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原创文章,作者:熊貓醫學,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oofo.cc/health/%e5%a6%82%e4%bd%95%e7%a2%ba%e8%a8%ba%e4%b8%80%e5%80%8b%e4%ba%ba%e6%98%af%e5%90%a6%e6%82%a3%e7%b3%96%e5%b0%bf%e7%97%85-%e9%80%993%e5%80%8b%e8%a8%ba%e6%96%b7%e6%a8%99%e6%ba%96-%e6%af%8f%e5%80%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