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真人秀明星金 卡戴珊殺入創投 成立私募股權公司 主要投向這些領域

又見明星下場做創投!

近日,美國真人秀明星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宣布聯手凱雷投資集團前合夥人傑·薩蒙斯(Jay Sammons)成立了一家私募股權投資公司——SKKY Partners,該機構將專注於消費、酒店、奢侈品、數字商務和媒體領域的投資。

明星跨界開展股權投資並非新鮮事,國外有好萊塢明星阿什頓·庫徹(Ashton Kutcher) 和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Leonardo DiCaprio)等,國內也有李冰冰、黃曉明、任泉創辦的“Star VC”、鹿晗參與成立的清晗基金以及胡海泉的海泉基金等。

然而,明星創投多數曇花一現,少有風生水起者。業內分析人士指出,互聯網流量經濟時代,明星創投尚可憑藉“名人效應”分得創投市場一杯羹,但在硬科技投資時代,明星創投則顯得捉襟見肘,“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相比直接下場看項目,明星以LP的身份參與專業化機構更為靠譜。”

金·卡戴珊聯合凱雷前合夥人進軍私募股權行業

SKKY一經宣布便引起業內關注,因為其聯合創始人和聯合管理合夥人金·卡戴珊。這位今年42歲的美國真人秀明星在《2022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中,以18億美元的身家排名第1645位。

除明星的名頭外,金·卡戴珊還擁有企業家和服裝設計師等多重身份。 2017年,金·卡戴珊創辦了化妝品公司KKW Beauty,持有72%的股份,2020年將該公司20%的股份出售給美容集團“COTY”,套現2億美元,此外,她還創辦了家居品牌Skims,該公司今年1月曾獲得B輪融資2.4億美元,估值達到32億美元。

相比金·卡戴珊的明星效應,傑·薩蒙斯則是專業投資人。據悉,同為SKKY聯合創始人和聯合管理合夥人的傑·薩蒙斯將負責該機構的日常運營。今年7月底,傑·薩蒙斯剛離開了工作逾16年的凱雷集團,在凱雷工作期間,他主要負責消費品投資,主導投資的品牌包括耳機品牌 Beats By Dre、潮牌 Supreme 等。

據傑·薩蒙斯透露,他與金·卡戴珊及其母親Kris Jenner是舊識,作為女兒經紀人及家族業務監管人,Kris Jenner將出任SKKY的合夥人。

按照計劃,控制性股權投資和少數股權投資都被納入了SKKY的投資方式中。目前,SKKY尚未進行任何投資,但計劃在年底前進行第一筆投資。

金·卡戴珊是又一位進軍私募股權行業的美國明星,包括阿什頓·庫徹和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等多位好萊塢明星,以及凱文·杜蘭特(Kevin Durant)和小威( Serena Williams)等體育明星等。

今年3月,網球巨星小威發起的早期風投公司 Serena Ventures 募集了 1.11億美元資金。這家由小威和摩根大通前資產經理艾莉森·拉帕波特(Alison Rapaport)創立的早期風險投資公司已投資了60多家初創企業。

國內明星同樣涉足創投界

國內明星同樣持續湧入創投界,或以LP的身份入股私募股權機構,或直接下場專職做起了私募股權投資人。

今年3月份,宇納資本關聯主體——湖南宇納柒彩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發生工商變更,新增股東海南明白樂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海南明白樂)等多家企業及自然人。海南明白樂的股權圖譜中出現了中國內地新生代演員白敬亭的身影。

這意味著白敬亭首次踏入VC/PE圈,將手中的第一張支票給了宇納資本。宇納資本累計管理規模超50億元,重點投資於新材料、5G應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智能製造等領域,相繼投資了虎360、藍思科技、華菱線纜、遠大住工、浪潮雲等超100家企業。

去年4月,國民女神高圓圓出資成為青山資本的LP,持股比例約6.67%。而在這之前,高圓圓已經多次出資青山資本旗下基金,可以說是這家天使投資機構的重要股東之一。值得一提的是,青山資本的LP陣營中還有章子怡的身影。

在娛樂圈實現了財務自由後,涉足創投行業實現財富增值和個人轉型,陸續成為不少明星的新選擇。

2015年,何炅以1000萬元人民幣出資參投了鼎暉投資,持股比例為2.80%,同年汪涵也投資了多家創投基金。黃磊、何炅還聯手出資成為風火石投資的LP,後來風火石參投了創投基金“景林投資”。

梳理信息可見,2014年左右,曾經出現一波明星直接下場設立私募股權機構的高潮,包括由影視明星任泉、李冰冰、黃曉明等組建的Star VC、由原央視主持人張泉靈等人成立的紫牛基金、黃曉明創立的明嘉資本以及羽泉組合的成員之一胡海泉創立的海泉基金等。

其中,Star VC被稱為開創了國內明星進入創投圈的先河,與不少明星僅充當LP不同,任泉2016年正式宣布退出影視圈,全心投入投資中,負責Star VC的日常運營。天眼查數據顯示,Star VC已經投資了逾60個項目,其中理想汽車、簡普科技和商湯科技等明星投資項目已登陸資本市場。今年8月,Star VC還現身雲原生實時渲染引擎技術提供商光線雲Pre-A輪融資名單。

明星創投的“名人效應”能持續多久?

明星涉足私募股權行業,雖然有些做得風生水起,但更多的則是曇花一現,甚至是悄然落幕。

今年2月10日,海泉基金關聯公司北京海納百泉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胡海泉退出股東行列。更早的時候,2月7日,中科海泉(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發生股權變更,胡海泉退出副董事長職位。

昔日歌王接連退出關聯基金的動作,難免讓業內對海泉基金的運營情況生疑。

事實上,隨著創投機構的洗牌,尤其是2020年以來,明星創投的投資數量已出現斷崖式下跌。據不完全統計,海泉基金2015年投資十餘家公司,而2021年僅投資了3家;Star VC 的投資筆數也從2017年高峰時期的一年15筆銳減至2021年的5筆,而黃曉明創立的明嘉資本2021年僅投資1家企業。

明星創投的優勢在於明星的粉絲效應,在互聯網流量經濟為風口之際,尚且能分得股權投資市場一杯羹,但一個不容忽視的客觀事實是,相比專業投資機構,明星在投資和財務領域的知識儲備方面有所欠缺,在近年來以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等為代表的硬科技投資賽道裡,明星創投已有些捉襟見肘。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業內普遍認為,明星參與創投機構,在知識儲備和精力都不具備的情況下,以LP身份參與一家專業機構遠比直接下場開展直投更為靠譜。

編輯:岳亞楠

校對:李凌鋒

原创文章,作者:證券時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oofo.cc/entertainment/%e7%be%8e%e5%9c%8b%e7%9c%9f%e4%ba%ba%e7%a7%80%e6%98%8e%e6%98%9f%e9%87%91-%e5%8d%a1%e6%88%b4%e7%8f%8a%e6%ae%ba%e5%85%a5%e5%89%b5%e6%8a%95-%e6%88%90%e7%ab%8b%e7%a7%81%e5%8b%9f%e8%82%a1%e6%ac%8a%e5%85%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