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大眾電影百花獎36位 影帝 誰是獲獎次數最多者 有幾次

用心原創,敬請關注!

9月9日,《中國藝術報》官博發文:“9月8日,由中國影協指導,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中國電影博物館主辦,大眾電影雜誌社支持的‘百花深處 人民心間——大眾電影百花獎60年主題展’在中國電影博物館開幕。”

1962年,大眾電影百花獎由中國文聯所屬的中國影協《大眾電影》雜誌創辦,該獎項是新中國第一個全國性電影評獎活動,也是我國歷史最為悠久的群眾性電影獎。

據介紹,本次“大眾電影百花獎60年主題展”,主要選取了百花獎創立60年來《大眾電影》刊發的有代表性的獲獎電影作品和獲獎電影人物圖片、不同時期的鍍金百花獎圓雕獎杯、紀念活動視頻及部分獲獎代表名人書法複製獎品等珍貴資料和史料。

那麼,回首崢嶸歲月,領悟光影魅力,你知道歷屆最佳男主角,即俗稱的“影帝”都是哪36位著名演員嗎?

上世紀60年代,該獎項只頒發過2次。 1962年,崔嵬因在《紅旗譜》中飾演不畏強暴的農民朱老鞏而榮獲新中國第一個“影帝”。由於當年經濟困難,不管獲獎單位還是個人,獲得的只有一張獎狀,其上有老舍先生的親筆題詞:“貞如翠竹明如雪,靜似蒼松嬌若龍”。 1963年,張良因主演《哥倆好》,榮獲第二屆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

其實,大部分人不了解的是,1964年也評選過百花獎,當時的擬獲獎男演員是李默然、張平、安吉斯等,但此次評獎最終因故取消。

之後的17年間,該獎項停辦,直到1980年才恢復舉辦第三屆。 1980年-2004年間,每年舉行一屆。 80年代的10位獲獎“影帝”分別是李仁堂(《淚痕》)、達式常(《燕歸來》)、王心剛(《知音》)、嚴順開(《阿Q正傳》)、楊在葆(《血總是熱的》)、呂曉禾(《高山下的花環》)、楊在葆(《代理市長》)、姜文(《芙蓉鎮》)、張藝謀(《老井》)、姜文(《春桃》)等。

其中,張藝謀不但在1988年第11屆百花獎以演員身份憑《老井》獲得最佳男演員獎,而且該片同屆獲得最佳影片獎,更為厲害的是,他以導演身份,先後於1988年第11屆《紅高梁》、1993年第16屆《秋菊打官司》、《大紅燈籠高高掛》(同一屆兩部影片均獲獎)、1999年第22屆《一個都不能少》、2000年第23屆《我的父親母親》、2003年第26屆《英雄》五次六度獲得最佳影片獎。

90年代10位“影帝”是:古月(《開國大典》)、李雪健(《焦裕祿》)、王鐵成(《周恩來》)、古月(《毛澤東的故事》)、李保田(《鳳凰琴》)、李仁堂(《被告山杠爺》)、張國立(《混在北京》)、高明(《孔繁森》)、葛優(《甲方乙方》)、趙本山(《男婦女主任》)等。

其中,葛優是百花獎歷史上獲獎最多的男演員,共有4次,分別是1992年第15屆《過年》最佳男配角獎,以及1998年第21屆《甲方乙方》、2002年第25屆《大腕》、2004年第27屆《手機》三獲最佳男主角獎。

21世紀前十年,百花獎只產生了7位“影帝”,這是因為,自2006年第28屆開始,由一年一屆改為兩年一屆。這7位“影帝”是潘長江(《明天我愛你》)、王慶祥(《生死抉擇》)、葛優(《大腕》)、盧奇(《鄧小平》)、葛優(《手機》)、吳軍(《張思德》)、張涵予(《集結號》)等。

值得一提的是,第29屆大眾電影百花獎《集結號》成為最大贏家,分別獲得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馮小剛)、最佳男主角(張涵予)、最佳男配角(鄧超)等。

2010年後的最近12年,同樣產生了7位“影帝”,他們分別是陳坤(《畫皮》)、文章(《失戀33天》)、黃曉明(《中國合夥人》)、馮紹峰(《狼圖騰》)、吳京(《戰狼2》)、黃曉明(《烈火英雄》)、張譯(《懸崖之上》)等。

其間,黃曉明兩度獲得“影帝”,並且,黃曉明和他的妻子楊穎都在百花獎中獲過獎。當然,2022年1月28日,黃曉明、楊穎發文官宣離婚,那是後話。

此時,你知道百花獎歷史上的最佳男主角都是誰了吧?

【各位親愛的朋友,這裡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娛文娛視”將與您一起向經典致敬,憶影人輝煌,共同重溫我們曾經的美好時光!歡迎關注!歡迎留言!(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感謝!)】

原创文章,作者:娛文娛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oofo.cc/entertainment/%e7%9b%a4%e9%bb%9e%e5%a4%a7%e7%9c%be%e9%9b%bb%e5%bd%b1%e7%99%be%e8%8a%b1%e7%8d%8e36%e4%bd%8d-%e5%bd%b1%e5%b8%9d-%e8%aa%b0%e6%98%af%e7%8d%b2%e7%8d%8e%e6%ac%a1%e6%95%b8%e6%9c%80%e5%a4%9a%e8%8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