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搭台 小丑唱戲 娛樂圈的撈金潛規則 細扒內幕我一言難盡

娛樂圈的明星到底有多賺錢?

2012年出道的吉克雋逸,在娛樂圈短短十年,身價就水漲船高。

某平台顯示,她的一場商業演出費就高達85萬,廣告代言費高達700萬,新媒體推廣費更是達到41萬。

年入千萬對吉克雋逸來說是輕輕鬆鬆的事情,2014年,她的年收入就達到了2200萬,現在估計早已翻了好幾倍。

在節目《拜託了冰箱》中,戚薇曾帶來一個保險櫃,裡面全是她收藏的香水。

她直言不諱地表示,以這些香水的價格買下北京的一套別墅是沒什麼問題。

郭敬明的豪宅更是奢華至極,牆上隨便一幅畫就能買一套房,一盞檯燈就價值56萬。

毫無疑問,娛樂圈是所有行業中最暴利的,就算是十八線的小藝人,收入都比普通人不知道高出多少倍,而混跡一二線的明星年收入都是以億來計算的。

許知遠曾問郝蕾,為什麼年輕人都想進娛樂圈?

郝蕾的回答一針見血:“名和利是這個行業最基本的一個東西。”

馬克思曾在《資本論》中寫到:“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絞首的危險。”

在娛樂圈,流量就是利潤,為了獲取流量,資本手段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流量搭台,小丑唱戲,娛樂圈的撈金潛規則,細扒內幕我一言難盡。

第一:炒CP、立人設、博眼球、營銷通稿,賺流量,刷存在感

在娛樂圈,老老實實演戲和唱歌,是紅不了的。

明星那麼多,你想要抓住觀眾的眼球,讓別人記住你,你身上就要有可以談論的話題,無論話題好壞,有人談論總比無人問津強。

最簡單的一種就是炒CP,真CP假CP都可以,只要能讓觀眾磕到糖就可以。

2011年,馮紹峰和楊冪合作了《宮》,四阿哥和晴川的愛情故事讓無數人動容。

這兩人在戲裡愛得死去活來,在戲外更是曖昧不明。

當年《宮》劇組參加快樂大本營時,馮紹峰還對楊冪來了一場求婚,還稱雙方已經見過家長了。

在後續的採訪中,馮紹峰也曾直言,戲裡邊的反應特別真實。

此外,兩人還在微博上頻繁互動,儼如一對真正的小情侶。

這一番操作下來,所有人都在猜測這兩人的戀情,不可言喻的真真假假,最能吸引大眾的談資。

這兩人的曖昧直到楊冪遇見劉愷威後才徹底切斷。

明星若是有了戀情,雙方強強聯手,捆綁營銷,更是一樁美事。

馮紹峰和倪妮在一起後,就一起出演了電影《我想和你好好的》,戲中有大量的親密戲份。

文章和馬伊琍結婚後,兩人合作了《小爸爸》《錦衣衛》《剃刀邊緣》等劇。

范冰冰和李晨愛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她還零片酬出演李晨投資的《天空獵》,為電影贏了不少票房。

這幾年,隨著真人秀和綜藝節目的興起,情侶檔和夫妻檔撈金的途徑更多了。

霍思燕和杜江結婚生子後,杜江帶著兒子上了《爸爸回來了》《爸爸去哪兒》,他還和霍思燕在《妻子的浪漫旅行》秀足了恩愛。

恩愛夫妻、家庭美滿的人設,也是觀眾喜聞樂見的。

如果是圈內和圈外的結合,也沒有關係。

杜淳和王燦結婚後,兩人上了《婆婆和媽媽》《做家務的男人》,還順便把王燦帶成了網紅。

如果沒有CP可炒,那人設也要立起來。

迪麗熱巴在圈內向來以美艷著稱,但是娛樂圈的美女太多了,如何讓她脫穎而出呢。

於是,她的團隊給她立了一個“吃貨”人設,只見迪麗熱巴在各種場合要么在吃,要么談論吃的,網友給了她一個稱號叫“胖迪”。

為什麼立吃貨人設,蔣方舟曾分析過,可能是迪麗熱巴太漂亮了,“吃貨”人設恰好拉近了和普通觀眾的距離。

再比如華晨宇因為特殊的曲風,網友給了起了個“火星弟弟”的稱號,所謂的弟弟,必然和“純情”“單純”聯繫在一起。

早年間,有記者問他:“你是精神放得開,身體保守的人嗎?”

華晨宇回答:“是!身體保守!非常保守!很保守!”

於是,華晨宇又多了一層單純的濾鏡,讓無數少女把他當成男神。

不過十個立人設的明星九個都會崩塌,外形可以包裝,人的性格和品質是最不能做假的。

當然,如果再大膽一點,博眼球的事情也不是沒人幹。

2015年,張馨予穿著一身“東北棉襖”的大禮服現身戛納紅毯,土味造型加沒有作品,她被全網群嘲,同時也出盡了風頭。

2007年,在香港金像獎的頒獎典禮上,霍思燕一襲超低胸短裙驚艷亮相,所有記者的攝像頭都對準了她的胸口。

雖然這一年,她沒能拿獎,但卻成了全場的焦點。

2010年,在《精武風雲》的電影發布會上,霍思燕更是獻吻黃渤,引發全場高潮。

炒CP、立人設、博眼球,是娛樂圈贏流量的基本操作,不過隨著相關政策收緊,資本的運作手段低調了一些。

第二:當演員、跨界,哪裡賺錢就往哪裡鑽

在某檔綜藝,章子怡質問台上想當演員的歌手:“為什麼要當演員,難道演員這個職業是一個很低級的職業嗎?”

這些年,無論是唱歌的還是跳舞的,都在往演員的路上躍躍欲試,倒不是因為演員是一個低級的職業,恰恰相反,演員是一個賺錢多且門檻不那麼高的職業。

袁弘在節目《僅三天可見》中就說過,他讀到大四的時候,手裡賺到的錢就已經是他媽媽一輩子工資的總和。

那時候的袁弘還只是圈內的小透明,也只能演一些配角,就已經能擁有如此高的收入,可想而知,演員這個行業到底有多暴利。

網上曾流傳過一份明星片酬排行榜,上面的片酬堪稱天文數字。

而頂流演員賺的錢,更是普通人努力十輩子都賺不到的。

2015年,楊冪代表的“嘉行傳媒”就與“尚星影視”簽訂對賭協議,協議要求嘉行傳媒在三年內完成稅後3億的總收益。

於是,楊冪出演了《小時代》《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古劍奇譚》等劇,短短兩年的時間就幫公司完成了目標,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給楊冪的片酬就高達一個億。

2018年到2021年,楊冪的福布斯排行榜名次不斷提升,據統計,在這四年裡,她的收入超過14億。

孫儷剛出道的時候,一集片酬5000塊,到了《甄嬛傳》,這個數字翻了100多倍,一集片酬高達60萬。

《甄嬛傳》爆紅之後,孫儷的身價暴漲,一部劇的片酬隨便下來都要五六千萬。

更令人唏噓的是,演員的片酬多少完全不看演技,只要流量,流量和片酬成正比,比如楊穎的瞪眼演技,都能拿8000萬的片酬,還拿得理所應當。

資本對流量的擁護,讓無數人都湧向這個行業。

2018年被罵出道的楊超越,唱跳都不行,但是靠著顏值和性格圈粉無數,成為許多綜藝的寵兒。

不過她的野心不止於此,從2020年開始,她轉戰影視圈,先後出演了八部戲,待播劇還有四五部。

有人爆料,楊超越的片酬屬於頂級明星的片酬,一部戲高達千萬。

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表演訓練,學歷平平,背景平平,年紀輕輕就能賺到如此高的片酬,楊超越的成功注定帶動無數人往演員這條路上奔湧。

跨界的不止是楊超越,許多新生代歌手和偶像都在搶著吃這碗飯。

2016年,隨著宇宙少女出道的孟美岐,在《創造101》中獲得第一名的成績,如此唱跳俱佳的偶像,這幾年重心都在往影視劇方向走,目前已經接拍了《誅仙I》《藍色生死戀》《我心飛揚》等劇。

和孟美岐一同出道的吳宣儀也接了《斗羅大陸》《我要逆風去》等劇,儘管演技一再被吐槽,但是片約不斷。

通過《創造101》出道的王菊,已經徹底轉型成為了演員,她出演了《被光抓走的人》《愛很美味》《我的高考笑忘書》等影視劇。

通過蜜蜂少女隊出道的徐夢潔,從2021年正式轉行成演員,她已經接拍了《暗格里的秘密》《二十不惑》《別怕,戀愛吧》等劇。

看著這些新興偶像湧入演藝圈,表面上為圈子注入新鮮的活力,實際上折射出了一些糟糕的現象。

資本逐利,各個平台不看演員演技,只看流量,流量高的片酬高戲份多,以至於衍生出許多爛劇。

久而久之,沒有人能潛下心去研究劇本和演技,因為沒有流量,再好的作品和演技都一文不值。

這樣的惡性循環,勢必讓整個演藝圈充滿了銅臭味,中國影視想要革新難上加難。

同時,為了追捧流量明星,片酬一路高漲,片酬佔了整部劇製作經費的大部分,哪裡還有經費去打磨服化道呢。

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讓許多真正熱愛表演的素人根本觸及不到這個圈子,我們看到的只有資本創造的一個個愛豆。

因此,在演藝圈,談夢想、匠心、情懷、藝術反而成了一個笑話,資本製造爛劇,觀眾也只能看爛劇,但是這一切並不影響明星們賺得盆滿缽滿。

第三:直播帶貨、商業拓展,將韭菜收割到底直播帶貨興起,許多明星也搶著和網紅分一杯羹,若是有質量保證的帶貨倒也無可厚非,就怕把粉絲當韭菜,一茬又一茬地收割。

曾經被稱為“最帥段譽”的陳浩民,和廠家聯合帶貨一種號稱原價要6000多的洋酒,結果賣了半天一瓶都沒賣出去,沒想到陳浩民搞了一個優惠券,說用了優惠券買酒就只要二十多塊錢。

不知道的還以為真的是陳浩民給粉絲的福利,了解的人才會明白這是直播間的慣用套路,先提高價格,再降價,建立反差,引導粉絲下單。

不過粉絲也不是傻子,降價6000多的洋酒真的能是什麼好酒嗎,最後銷量依然沒有上去。

使用同樣套路的還有李金銘,她曾因《愛情公寓》紅極一時,但是風頭過後,徹底淪為十八線,只能靠直播謀生。

她曾在直播中售賣一款原價6000多的名牌包,但是她給粉絲的福利價只要399元就能買到,於是粉絲瘋狂下單。

結果賣了一千多單後,李金銘居然和助理演了一齣戲,說助理標錯價格了,李金銘這一波賣出去直接虧600多萬。

李金銘本想通過這齣戲讓銷量繼續上升,沒想到,粉絲一聽,心疼得不行,紛紛退款,不讓她承受更多的損失。

最後李金銘只能自己站出來“打臉”,表示這款包包的成本只要300多,再仔細一看,這款包包根本不是什麼大牌正品,而是源於一家二手店。

曹穎也曾在直播界用這種戲碼售賣王思聰同款手錶,號稱原價1000多,直播間只要9塊九,等粉絲買回家後才發現,這根本就是劣質塑料手錶。

愚弄粉絲,製造噱頭,簡直撈錢無下限。

還有的明星,明明口碑和實力兼具,偏偏學人家賣貨,最終弄得晚節不保。

最典型的就是潘長江,用3600元的優惠價賣某名貴酒,結果根本就是假酒。

眼看著口碑要翻車,他又開始賣真酒,打出的旗號是和酒廠的老闆是朋友,拼命求對方才把價格打下來。

聽到潘長江繪聲繪色的講述,網友又紛紛下單,沒想到遭到該酒品牌親自打假,稱和他沒有任何合作。

這一波翻車,讓潘長江幾十年積攢起來的人氣瞬間落空了。

除了直播,明星還有一個副業就是開店,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宣傳,同樣賺得不少。

2015年,陳赫聯合幾個圈內人,創建了賢合莊火鍋,生意紅紅火火,短短幾年就開了幾百家分店,吸引了無數加盟商。

陳赫給予加盟商的條件十分吸引人,號稱一年內回本,每個月的毛利可以高達60%,甚至超越了火鍋龍頭品牌海底撈。

等加盟商加入後,發現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首先加盟費就要30萬到50萬,還只能享受3年的品牌使用年限,等3年一過,每年還要交2萬價格續約。

而且陳赫不會免費幫分店宣傳,找他去宣傳還得支付60萬到100萬的費用。

有的加盟商輕信了陳赫的承諾,最終賠了了底朝天,想要找陳赫要個說法時,他早已帶著圈到的錢退股了。

據統計,陳赫開店這7年,賺的錢至少超過2個億。

陳赫的好兄弟鄭愷也開了一家叫火鳳祥的火鍋店,和賢合莊圈錢的套路一模一樣,甚至鬧出的風波更多。

“火鳳祥”寧波店開業的時候,被“吼堂火鍋”開撕,裡面的裝潢設計幾乎照抄“吼堂火鍋”。

此外,“火鳳祥火鍋店”還被曝出售賣變質食材,被相關部門約談。

2022年,“火鳳祥火鍋店”又陷入危機,被投資人拉橫幅維權:“火鳳祥掌櫃鄭愷割韭菜詐騙,投資人血本無歸!”

眼看著風波越來越大,鄭愷索性退出火鳳祥,創立者拿著錢全身而退,而投資者卻賠上了全部身家,這就是資本的惡毒。

除了鄭愷和陳赫,開店撈金的明星不少。

孫藝洲在成都成立了個人品牌的滷味燒烤店“灶門坎”。

黃曉明在成都開了“燒江南”烤肉店。

關曉彤開了“天然呆”奶茶店。

無論是直播還是開店,明星想發展副業無可厚非,但是利用自己的知名度,騙取粉絲信任,做出割韭菜的行為實在是無恥至極。

愈姑娘說

娛樂圈的撈金潛規則,離不開流量二字。

有了流量,台子就搭起來了,無論是小丑還是美人都可以盡情表演。

這些年,人設翻車、收割韭菜、偷稅漏稅等負面新聞,一而再再二三地挑戰觀眾的底線。

所謂的明星,本該是藝術的引領者,本該是夢想的象徵,本該是站在光裡的人,可是他們已經逐漸失去了最初的模樣,有的只是資本的傀儡。

當這個圈子不靠專業能力就能賺錢的時候,那就意味著粗製濫造的作品會越來越多的流入市場。

人人都想成名,人人都想一夜暴富,追名逐利的社會風氣,讓這個世界面目全非。

紅與不紅,是娛樂圈的兩極,前者站在金字塔的頂端,佔據著絕對的話語權,後者被踩在腳下,淪為一隻螻蟻。

可是誰又能永遠成為流量的寵兒呢,當潮水退去,誰又不是資本的棄子呢。

上天賜予你的禮物,都在暗中標註著價格,才是娛樂圈這個名利場背後永遠適用的規則。 (完)

【愈姑娘】記錄娛樂圈的風雲驟變,感謝大家的點贊和關注!

原创文章,作者:愈姑娘,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oofo.cc/entertainment/%e6%b5%81%e9%87%8f%e6%90%ad%e5%8f%b0-%e5%b0%8f%e4%b8%91%e5%94%b1%e6%88%b2-%e5%a8%9b%e6%a8%82%e5%9c%88%e7%9a%84%e6%92%88%e9%87%91%e6%bd%9b%e8%a6%8f%e5%89%87-%e7%b4%b0%e6%89%92%e5%85%a7%e5%b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