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賣 借戲揩油 撈金無度 犧牲清白 娛樂圈的 瘋狂 不止於此

這兩天,內娛熱搜炸了,圍觀群眾跟瓜田中的猹似得上躥下跳。

李易峰大中秋的PC被曝,昔日撈金頂流成了階下囚。

官方給的罪名是屢次,那說明他這次被通報,真不冤枉。

張翰10年磨一出“好戲”,歸來仍是一張白紙。

又是拉人家內衣,又是托胸,借戲揩油被錘得體無完膚。

下一刻,楊穎大寶貝也上了熱搜,罪名是:封閉的公眾場合抽煙,姿勢熟練。

視頻中的baby明顯很放鬆,說明拍攝者是個熟人。

不然也不可能讓baby放下戒心抽煙,這是被同行出賣的節奏。

身邊魑魅魍魎,善惡不分了嗎?

李易峰那事兒,咱們就不提了,畢竟網上連八輩祖宗都給扒出來了。

今兒個咱來透過現像看本質,說說熱搜上剩下的兩位。

一個楊穎,一個張翰。

他們倆,算是撕開了內娛“要錢不要臉”這最後一塊兒遮羞布。

人民網評罵的,可不是張翰一個人

梁曉聲完成《人世間》這部長篇小說,花了八年。

八年,磨了一部讓人感嘆頗深,眾人追捧的好劇本。

張翰不甘落後,他從2012年就開始寫《東八區的先生們》。

寫了8年,隨後降尊降貴親自敲定劇中每一個角色名,連演員們,都是他挨個邀請來的。

嘔心瀝血拍了2年,前前後後花了10年,3650個日日夜夜。

創造了這部“偉大的作品”。

感謝張翰,以一己之力貢獻了影視圈本年度的大笑話。

通常來說,一部爛劇的出現,必須得有豐富多元的硬傷。

如此才能拿下九成以上的一星差評,同時滿足廣大觀眾日益多樣化的吐槽需求。

編劇,導演,演員都有責任,怪不到一個人的頭上。

但這部劇偏偏主演、編劇、製作人、出品人都是張翰,想甩鍋都做不到。

主角微微一笑很傾城,招來3個形影不離的好友誓死追隨。

四個人合體被妹子搭訕,來一段干柴烈火,他鄉“擦槍走火”的戲碼。

但請注意,在張翰的劇本中,這可不是“渣”,也不是“約P”。

而是“為國爭光”。

主角醉酒後進錯房,躺錯床,跟女主蓋著棉被純睡覺。

清醒後第一時間,關注的卻是女主的身高體重和三圍。

網友辣評:十年了,媽都走了而慕容雲海還在,這世界終於如爽子所願。

要僅僅這樣,也就算了。

最多評分偏低,口碑跌落,不至於連掛好幾天的熱搜。

壞就壞在這部劇張翰又拽內衣,又鹹豬手。

每一步劇情都在觀眾意料之中,每一次親密鏡頭卻在觀眾意料之外。

這種屢次擦邊,調侃職場女性的鏡頭。

身為製片人兼編劇的張翰親自審片,頗為滿意,一刀未剪,引發了輿論海嘯,甚至連人民網評都下場“敲打”。

“幾句足夠“撩”的台詞,網友詬病的“咸豬手”,極度拉低這部影視作品的上限。”

你以為人民網評是在敲打這一部作品嗎?

錯了,張翰只不過是娛樂圈的一個縮影,比起這部評分只有兩分的作品,更嚴重的是內娛影視行業的畸形發展。

娛樂圈的瘋狂,不止如此。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咸豬手”、“消費女明星清白”的行為。

成為了每一部綜藝,每一部電影宣傳的必經路線。

虞書欣,內娛小富婆之一,參加《一年級·大學季》,節目組放出的正片中。

虞書欣被同組男星劉潤男攬在懷裡,手不偏不倚地託在胸下。

節目組還給了特寫和鏡頭。

秦嵐參加節目時,被男演員擁入懷中,上下其手。

《吐槽大會》上,馬景濤看到劉嘉玲馬上上手,先是抱著轉圈,然後又捧著腦袋猛親。

《幸福到萬家》,萬傳家欺負何幸福妹子那場戲。

鏡頭大咧咧以刁鑽的角度,導致女演員直接走光。

雖然時候導演組很快發了花絮,表示男演員手在半空,沒有碰到女演員。

但憑心而論,這個情節真的需要這麼個刁鑽的角度,這樣裸露的鏡頭嗎?

李沁和王大陸在綜藝節目中飾演一對情侶。

為了演出女生“被保護”的樣子,王大陸在背後緊緊抱住了李沁。

摩挲手臂、背後緊抱,臉頰貼臉頰。

和魏大勳的綜藝更難堪。

換了泳衣之後,魏大勳直接上手撩裙子,舔嘴唇還準備擁吻。

一檔錄播的節目,不當場製止就算了,還給“毀女明星清白”特寫。

真的有必要嗎?

節目組上上下下多少剪輯,多少後期,觀眾們一眼都能發現不妥的地方,他們真的是“不小心”忽視了嗎?

似乎不太現實,那他們為什麼不加以乾涉,任由這些畫面引發熱搜呢?

這就涉及到“熱搜”的重要性。

從信息時代來臨的第一天開始,關於熱搜爭論從來沒有停止過。

明星是其中的主要貢獻者,由此很多人批評:將軍墳前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

分手離婚、手滑道歉、過生日,各種千奇百怪的理由上熱搜。

這就算了,至少還有個事能讓吃瓜群眾們圖個樂呵。

但是不知道從啥時候開始,事情就變得奇怪了。

作品想要出圈開始另闢蹊徑,“咸豬手”“趁戲揩油”這一出,是最好用的。

即時性,討論性,熱度兼具。

確實會在網上引發很多爭吵和謾罵,但帶來的流量也是貨真價實的。

可能有人要問了,這樣的流量真的有意義嗎?

當然有意義。

熱搜的本質,是能賺錢的數據。

你看到的只有爭吵,但製作方看到的,卻是貨真價實的關注度,和真金白銀。

拿張翰的新作來說,被罵的是真的慘,評分是真的低,但這波熱搜掛上。

甭管是為了看笑話,還是為了吐槽。

收視率蹭蹭往上漲,這意味著這部電視劇期間的廣告價錢一日比一日高。

張翰被罵不假,但撈金無數是真,他轉行當製作人,當編劇不就為了賺錢嗎?

而且按照如今內娛的手筆,賺完這波快錢,張翰只需要短暫消失一段時間。

可以去度個假,也可以在家數數錢,就能繼續賺錢。

熱度一過,只要資本不放棄,他還是那個一線演員。

早些年他肇事逃逸,拖著交警造成其粉碎性骨折,終生殘疾的黑料都能被遺忘,被掩埋,被沖淡。

拍這麼一部爛片就不能了嗎?

能。

更何況拍完這部劇之後,張翰可不算進入低谷期。

拿剛剛垮台的李易峰來說,儘管這兩年演了一部又一部爛片,常年被各大影視博主吐槽。

但人家手中的代言高代十幾個。

比李易峰早紅的一代偶像張翰跟他比,只多不少。

他就是在家坐上一個月,也比很多上市公司還要賺錢。

華誼老闆王中軍說:

“在內娛,新一代演員永遠比老一代演員賺得多,沒有一個老藝人的片酬會比小鮮肉高,這是一個歷史事實。”

陳道明這類不愛炒作的老戲骨沒戲拍,這並不可悲。

任何行業永遠是後浪推前浪,吃青春飯的娛樂圈也不會例外。

但可悲的是,大多數新人德不配位,大多數精力都用在了炒緋聞,炒熱搜,撈金無下限。

甚至將“惡俗”當玩笑,就這麼大大咧咧放在輿論之上。

楊穎被罵,到底冤不冤?

說完張翰這個熱搜,咱們再來聊聊baby熱搜這事兒。

在很多人眼中,Angelababy是漂亮的女神,是辣媽,是唱歌走音、演技被詬病的演員。

但可能很少人知道,這個長相甜美的女生竟然是菸齡超過10年的“老煙槍”吧?

是的,baby從出道開始,就跟抽煙這事如影隨形。

在沒有遇到黃曉明之前,迫於輿論壓力,baby不止一次官宣過要放棄吸煙,以正面形象示人。

遇到黃曉明之後,baby飛升的不止是資源,還有地位。

2009年,曉明在台灣拍攝電視劇,在空閒時間就會去歌廳K歌。

據說,就是在那樣的場合結識Baby。

《風聲》在台灣首映,Baby趕到發布會現場助興,黃曉明對Baby極為關照。

沒過多久,黃曉明向華誼兄弟高層推薦了Baby出演《全城熱戀》,楊穎從一個十八線模特轉行成為內娛的演員。

在那之後,baby開始讓大家努力忘記自己是個“老煙槍”。

2010年cut自己不抽煙。

2014年左右讓路人把煙掐掉,說聞不了煙味。

最為諷刺的是,黃曉明成為“控煙大使”,帶著baby穿梭在各大公益現場。

而baby一次又一次被狗仔拍到煙癮大,拍戲現場抽,外出度假抽,候場休息時一根接一根也在抽。

雖然癮大了點,但勝在有個好老公。

資源一摞一摞給,容貌熱搜一個接一個地上,高奢代言合同拿到手軟。

而那些偶有被拍到的抽煙,在這些金錢堆砌出的熱搜面前壓根不值一提。

所以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baby其實是個“老煙槍”。

在大眾視野中,楊穎的成名史聽上去似乎是個勵志故事,只是在實踐過程中完全“跑偏”了。

她的黑點集中在“要錢不要臉”上。

拍攝《孤芳不自賞》期間,她是這麼宣傳的:

“四個多月的時間裡,她戰勝了高溫炙烤、奪命棚等一系列困難,堅持69天在現場拍戲,從不抱怨。”

隨後因為大量使用摳圖和替身被罵上了熱搜。

一部劇下來,baby真的是刷新了網友們對“摳圖劇”的認識。

只要是室外的戲,絕大多數都是在有空調的室內拍攝,後期緊趕慢趕,將她摳進劇集中。

極度不敬業之際,楊穎被劇組人員“出賣”,表示這部戲,她一個人拿走了8000萬片酬。

好傢伙,這下輿論算是徹底炸鍋了。

2017年,中國收入最高的10位明星合計收入超過22億,比2015年增長了166%。

大抵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關於明星天價片酬這事擺在了明面上,開始被人詬病。

baby“頂風作案”,徹底出了名兒。

什麼人該拿天價酬勞?

在人們的心中,只有那些“乾著我幹不了的事兒”,且為國家和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才算有資格。

比如科學家,大家認為給天價是正常的,且心甘情願。

再比如數學家、物理學家、生物學家。

至於明星,他們值不值得?

甭管別人值不值得,楊穎肯定是不值得的。

首先,乾一行,愛一行,行行出狀元這道理大家都懂。

楊穎甭管是論演技,還是論敬業,沒一件是拿得出手的。

但凡她能佔一樣的邊兒,也不至於被網友錘成篩子。

惡評如潮的時候,大寶貝是怎麼公關的呢?

“就如今的市場環境來說,我就值這個價錢,我付出的努力也對得起這個價錢……”

“我值8000萬。”——楊穎

那麼為什麼她值得這麼高的片酬呢?

這就涉及到娛樂圈的一個名曰商業價值的“遮羞布”了。

楊穎最成功的,不是演技而是商業價值。

“商品”附加給的東西不同。

舉個例子,歌手李榮浩就是把他的歌來當商品,黃渤就是把他的演技當商品,楊穎就是把自己當商品。

流量明星,主要的其實是流量二字,也就是說,他只有流量。

但有流量,就會有人看。

投資方找楊穎,是為了她的演技嗎?

不是,她只需要出現在這部劇裡,就足以收割一大波收視率。

這招兼職不要太好使,於是繼楊穎之後,整個內娛迎來了流量時代。

無數選秀出身,流量出身的非專業人員,轉行進入“演員圈”。

也別罵他們沒演技了,他們是沒有時間去學。

每天既要唱跳,又要滿世界跑綜藝,出商演,上代言,本來就有很少的時間去學習演戲。

再加上公司來什麼接什麼,不挑劇本,只看片酬,行程排的比ceo都忙。

起初人們覺得,看慣了老戲骨演戲的我們突然換換口味欣賞下這些小花小生的表演也是不錯的。

時至今日,回頭看看。

物是人非,滿目瘡痍,皆是心酸。

經過近幾年的流量洗禮,演員的門檻被無下限的降低,大量毫無功底的流量明星邁入演員的行列。

他們不靠作品立身,作為一個演員不磨煉自己的演技,提高業務水平,整天上綜藝,炒八卦,來貢獻熱度讓人們討論自己。

沒有演技的年輕一代在資本的裹挾下明白,沒有演技沒關係,演的好不好也沒關係,沒有作品更沒有關係。

只要我長的漂亮,長的帥,會製造話題,上上綜藝保持熱度就行了。

整個娛樂圈充斥著大量辣眼睛的作品,好的作品越來越少。

這個時候,任何一點小事就會被無限地放大。

就比如楊穎。

她抽煙有問題嗎?

都2022年了,女性抽煙的一抓一大把,從根本上來看,是沒問題的。

為什麼被罵?

這兩年,整個娛樂圈對她的正面評價太少了,觀眾粉絲們也越來越失望。

小小的一件事,也就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結語

演戲沒有門檻,能進門檻的全靠資源。

全國1億人可以演戲,但真正能撈到資源的可能就那麼幾百個。

流量擠進演員圈,炒作熱度肆虐內娛。

這樣的“瘋狂”,還能撐多久呢?

原创文章,作者:菀兒說,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oofo.cc/entertainment/%e5%87%ba%e8%b3%a3-%e5%80%9f%e6%88%b2%e6%8f%a9%e6%b2%b9-%e6%92%88%e9%87%91%e7%84%a1%e5%ba%a6-%e7%8a%a7%e7%89%b2%e6%b8%85%e7%99%bd-%e5%a8%9b%e6%a8%82%e5%9c%88%e7%9a%84-%e7%98%8b%e7%8b%82-%e4%b8%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