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源流丨謀先事則昌
古人講:“謀先事則昌,事先謀則亡。”要強化戰略思維,保持戰略定力,把謀事和謀勢、謀當下和謀未來統一起來,因應情勢發展變化,及時調整戰略策略,加強對中遠期的戰略謀劃,牢牢掌握戰略主動權。
——9月1日,《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必然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
“謀先事則昌,事先謀則亡”語出漢代劉向《說苑》,意謂謀劃好了再去行動,就易於獲得成功;如果事先沒有打算,心中無數就盲目辦事,行動之後再去謀劃,就容易失敗。這句古語意在強調事先做好謀劃對於事情成功的重要性。
事前做好謀劃,體現了一種戰略思維。古時最早並沒有戰略一詞,但有大謀、大略、方略、韜略、將道、廟算、戰道等一系列意義相近的詞。戰略思維在軍事兵法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古代兵家談論戰事,大都以禁暴止戰為旨歸,強調師以義動,其核心思想可以歸納為“以謀取勝”,力求“不戰而屈人之兵”。 《論語·述而》記載孔子對學生子路說:“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孔子批評在戰爭中有勇無謀、魯莽冒險的做法,主張運用謀略獲得成功。古時出兵征戰前,朝廷一般都要召開最高軍政會議,討論戰爭的方略。這種制定戰略大計的會議稱為“廟算”,而最終形成的戰略決策被稱為“大謀”“大計”。 《孫子兵法》裡有一篇就叫“謀攻篇”,指出“上兵伐謀”,最好的軍事手段是戰略性的佈局。 《商君書·戰法》言:“政出廟算者,將賢亦勝,將不如亦勝”,有了好的戰略謀劃,即便將帥沒有過人之才,也會取勝。
如何做好戰略謀劃?古人對此亦有深刻的認識。如,謀略必於事先進行,古人稱為“先謀”。辛棄疾言:“事未至而預圖,則處之常有餘;事既至而後計,則應之常不足。”如果事先沒有謀劃,心中沒數就盲目辦事,一遇困難猝然不知所措,就定會失敗。又如,謀略要群策群力,古人稱為“群謀”“博謀”。 《兵經百篇》有言:“智不備於一人,謀必參諸群士”,只有集中眾人智慧、博採眾家意見,尤其要慎重思考正反兩方面的意見,才能作出正確的決策。再如,古人強調“深謀”“謀全局”,主張“用兵,一步百計”,即謀策不能僅謀於表面,一步一步設計,而要高瞻遠矚,撥開眼前云霧,謀得深且遠;同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要有與遠謀統一的全局觀,好比下棋,首先要佈局好,並使各子互相呼應,有時為了戰略目標可以不計一子之得失。目無全局的棋手,縱然一時能謀得一子一目乃至幾子幾目,卻最終難免滿盤皆輸。此外,還要“謀時”“謀勢”,做到識時務、講變易,要求戰略根據“勢”的變化因時因地制宜。 《孫子兵法》說:“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善於適應和使用已形成的“勢”,善於創造有利的“勢”,是取得勝利的關鍵。所以人們稱審時、審勢、審機為謀策中的三審,其實就是根據時機、形勢的變化審時度勢制定戰略策略。
戰略謀劃不僅應用於軍事,更廣泛用於國家和社會治理中。北宋名臣張詠在任崇陽知縣時,當地百姓以種茶為生。張詠經過深入調查,覺得茶葉的生意必定難以長久,於是下令讓百姓改種桑樹。當時百姓怨聲載道,但幾年後,官方實施茶葉專賣制度,其他縣的茶葉因此滯銷,百姓紛紛斷了生計,而崇陽縣的桑樹都已成長,百姓養蠶織絹,未受大的影響,不禁對張詠尊崇有加。
“有一定之略,然後有一定之功。”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 1948年3月,毛澤東總結解放戰爭後期黨領導土地改革等方面的經驗教訓,形成《關於情況的通報》,鮮明指出:“只有黨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正軌,中國革命才有勝利的可能。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各級領導同志務必充分注意,萬萬不可粗心大意。”
回眸黨的百年奮鬥歷程,每一次決定命運前途的關鍵轉折,無不源於科學準確的戰略判斷;一次次審時度勢的戰略抉擇,指引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打贏一場又一場硬仗。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明確要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提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提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提出一系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戰略,以科學的戰略策略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風起雲湧,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國際格局演變,世界進入動盪變革期,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這樣的大變局“是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於世界大變局中開闢我國發展新局,既需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觀大勢、謀全局、抓大事;又要“致廣大而盡精微”,善於積極應變,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從而在新征程上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原创文章,作者: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oofo.cc/culture/%e6%ad%b7%e5%8f%b2%e6%96%87%e5%8c%96%e6%ba%90%e6%b5%81%e4%b8%a8%e8%ac%80%e5%85%88%e4%ba%8b%e5%89%87%e6%98%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