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風雲(三百六十四)
哀公五年
第三百五十六回 史鏡興替訴前因 人鏡得失取捨論
五年春,城毗。夏,齊侯伐宋。晉趙鞅帥師伐衛。秋九月癸酉,齊侯杵臼卒。冬,叔還如齊。閏月,葬齊景公。
五年春季,魯國築“毗城”,去年築城西外城,今年繼續築輔助城。禮儀之邦,總是與諸侯國不同,先做好防範,才有拳頭打出去的力量。
晉國圍困“柏人邑”—— 荀寅在,這樣,荀寅、士吉射(范昭子)逃奔齊國。
曾經,范氏家臣王生由於討厭張柳朔,向范昭子(范吉射)提議,讓張柳朔任柏人宰官。范昭子說:“他不是你的仇人嗎?”王生說:“私仇不害公務,喜好不掩過錯,厭惡不廢善良,此道義規則,臣豈敢違背?”這次,范吉射逃離柏人,張柳朔對兒子留遺言:“你隨主人去了,努力勤勉呵。我將死守,王生授我死難大節,我不能不守信用。”這樣,就戰死在柏人邑。
薦仇人,明大節,大節不虧;被薦者亦不虧大節,算是回報推薦之恩義,來自史家之教導。
夏季,齊景公討伐宋國。
趙簡子(趙鞅)由於衛國幫助范氏,因而討伐衛國,乘機圍困河南鄭州的“中牟”。
嵩陽書院·道統祠
齊景公嫡夫人燕姬生子,夭折了。諸庶子鬻(yù音玉)姒之子荼受到特別寵愛。眾大夫怕荼立為太子,對齊景公建議:“您年紀大,未立太子,如何辦?”齊景公說:“您幾位過憂就會生疾病,還是去尋求歡樂吧,何必擔心無國君?”待到齊景公生疾病,讓國惠子、高昭子立荼為太子,並把眾公子安排居住在“萊地”(今山東黃縣東南萊子城)。
九月癸酉日,齊景公(姜姓,呂氏,名杵臼)卒,位58年。魯國派遣叔還去齊國弔喪。
十月,齊國公子嘉、公子駒、公子黔逃亡衛國;公子鉏,公子陽生逃亡魯國。 “萊地”人對這件事歌唱,表明立場:“齊景公死不讓參加葬禮,三軍大事不曾商量,眾人啊眾人,何處可投靠?”好比君權私授。
鄭國下大夫駟秦既富有又奢侈,院子裡常常陳列卿級車馬與服飾。遭到鄭國人討厭,把他殺了。子產之子子思(國參)說:“《詩經·大雅·假樂》:‘不解於位,民之攸塈。’(譯成:‘高位不懈怠,百姓得生息’)不守其職位,能夠保持富貴很少見。”
又形容了一首《詩經·商頌·殷武》:“不僭不濫,不敢怠遑。”譯成:“賞不越分罰不濫,既不懈怠無恐慌。”這樣,命運就多福祥。
本章三則事例:一是王生推薦仇人張柳朔為邑宰,最後戰死以謝推薦之恩;二是齊景公臨命終時的,立太子,獨留一子,餘子逃亡,連葬禮也不能參加;三是下大夫駟秦既富又奢侈,還要超出常規、陳列高於身份的物品,自招殺身之禍。這就是來自史書的忠告:“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史鏡人鏡》
君子坦蕩薦仇人,公私分明道義心。
何曾聽聞缺帥印?立荼餘子逃亡真。
富而奢侈招恨意,陳列官物命丟聞。
史鏡興替說前事,人鏡得失今事陳。
壬寅年七月初二
嵩陽書院·道統祠
原创文章,作者:紹興李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oofo.cc/culture/%e6%98%a5%e7%a7%8b-%e9%a2%a8%e9%9b%b2-%e4%b8%89%e7%99%be%e5%85%ad%e5%8d%81%e4%ba%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