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風雲(三百六十八)
哀公九年
第三百六十回 求取封邑無地盤 外國封地惹禍難
九年春王二月,葬杞僖公。宋皇瑗帥師取鄭師於雍丘。夏,楚人伐陳。秋,宋公伐鄭。冬十月。
九年周歷二月,安葬杞僖公。
齊悼公派遣公孟綽去吳國辭謝出師之恩。吳王夫差說:“去年寡人服從君王命令,今又更改,不知原因,我將去貴國聽從命令。”出師之恩也不是那麼好謝的,何況還未出師呢?
鄭國武子賸(罕達)的寵臣許瑕求賜封邑,鄭國已經無地可封。許瑕請求外國也行,武子賸容許,這樣,看中宋國“雍丘”(今河南開封杞縣境內),所以出師圍困。宋國派遣皇瑗率師圍困鄭師,採取每天挖溝、築堡壘,還把堡壘連成一體。鄭師將士皆號哭,武子賸出師救助,大敗。二月十四甲戌日,宋師全殲在“雍丘”的鄭師,讓有才能者活命,帶著鄭國有才能者只有倆人郟張、鄭羅返師。
夏季,楚國由於陳國投靠吳國,討伐陳國。
全殲“雍丘”之鄭師,宋景公想想還氣不過,乾脆去討伐鄭國。
秋季,吳國築“邗地”(今江蘇揚州北)城,溝渠貫通長江、淮水。這可是對揚州治水最早的記載,貫通了“二瀆”的好地方呵。吳王夫差對揚州是有功在身,應該被揚州後人紀念的。
揚州
晉國趙簡子(趙鞅)為援助鄭國占龜卜。得到:“遇水適火。”這句話是龜卜專用語,後人沒法知道,只能作罷。
但是,後面是陽虎用《周易》占筮,把陽虎的先提到上面來,三位晉國太史的話讀不通放棄了,留下疑問,以待賢能補充。陽虎占筮得《泰》卦五爻之變成《需》卦。 《泰》卦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需》卦九五:需於酒食,貞吉。
陽虎的話是:“宋方吉,不可與也。微子啟,帝乙之元子也。宋、鄭,甥舅也。祉,祿也。若帝乙之元子歸妹,而有吉祿,我安得吉焉?”
什麼意思?先判斷:宋國吉。為什麼?商德王(帝乙)是商朝倒數第二個王,宋國立國的微子啟是帝乙長子,只是因為其母在生他時,還未立王妃正位,而商紂王是微子啟同父母的弟弟,他出生,其母已立王妃正位,故而選擇商紂王接王位。而“帝乙歸妹”的典故,是周文王娶了帝乙妹妹。不要認為這件事是子虛烏有,事情是真的存在。
還有《詩經·大雅·大明》中的太姒指的是殷商莘國之女,好比殷商下面的諸侯國,三代國家的形制都是如此;《大明》詩不是指“帝乙歸妹”的場景。 “帝乙歸妹”中的“歸妹”卦,就算出身是帝王之家,少女嫁長男的格局,最後的結果也僅僅是出嫁時的風光而已,到了夫家,只能成為姪娣。當然,這些與陽虎無關。但與甥舅便有關了,宋、鄭兩國相似於這種關係。
“帝乙之元子歸妹,而有吉祿。”這句話才是核心之所在:戰鬥的正義在宋國這裡。這樣,晉國就不去援助鄭國。
冬季,吳王夫差派遣使臣告知魯國將出師討伐齊國,對齊國一會兒要出師,一會兒不用出師,挑戰吳國尊嚴氣不順。
《外國雍丘封地》
天道無常武力宣,封地不足搶地盤。
宋邑鄭封雍丘事,寵臣想把素娥佔;
鄭師將士號哭慘,無人申冤枉死冤。
蒼天垂憐活倆人,賤如螻蟻草菅寒。
壬寅年七月初七
周易園
原创文章,作者:紹興李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oofo.cc/culture/%e6%98%a5%e7%a7%8b-%e9%a2%a8%e9%9b%b2-%e4%b8%89%e7%99%be%e5%85%ad%e5%8d%81%e4%b9%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