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 風雲 一百七十六

《春秋》風雲(一百七十五)

成公九年(下)

第一百七十回 兩載囚禁無人惜 楚國樂官贊鐘儀

  七月初一丙子日,齊頃公(姜姓,呂氏,名無野)卒,位17年。

鄭成公去晉國聘問,不料,晉國為了懲罰鄭成公與楚國在“鄧邑”會面,在晉景公的別館叫“銅鞮(dī音低)”處,被拘禁了。

另一邊晉國派遣欒書率師討伐鄭國,鄭國派遣伯蠲(juān音涓)求“成”,“成”指願意拿出稅賦,結果晉國殺死伯蠲。兩國還未交戰,竟把使臣也殺了,受到史家批評。

楚國公子嬰齊(字子重)討伐陳國用來援助鄭國。

  晉景公視察軍庫,見到被囚禁的楚國“鄖邑”長官鄖公鐘儀,足足拘禁兩年了,記載在《成公七年》中,景公早已忘記了這件事,奇怪地問道:“戴著楚帽囚禁者是誰?”官吏回答:“鄭國敬獻的楚國俘虜。”晉景公讓人把他釋放,親自召見並加以慰問。鄖公鐘儀一拜、再拜、叩頭。晉景公問其在楚國之族人,回答:“樂官。”晉景公問:“還能奏樂嗎?”鄖公鐘儀回答:“先人之職責,怎敢從事其它事?”晉景公給予琴,鄖公鐘儀彈奏南方樂曲。晉景公再問:“你的君王如何?”鐘儀回答:“非小人能知曉的。”晉景公追問,回答:“做太子時,師保侍奉,每天一早有公子嬰齊教導,晚上有公子側教導,別事不知。”

  晉景公告訴範文子,範文子嘆道:“楚囚是個君子啊。先說先人職官,不忘根本。奏樂家鄉曲調,不忘故舊。舉例做太子之事,沒有私心。稱卿職之名,尊崇君王。不忘根本是仁,不忘故舊守信,無私忠誠,尊君敏達。用仁做事,用信守護,用忠成事,用敏執事,大事都能做成啊。您不如放他回去,讓他結晉楚之好。”晉景公聽從,禮遇鄖公鐘儀,讓他回楚國結晉楚之好。

十一月,安葬齊頃公,五個月,符合禮制。

楚國子重從陳國討伐莒國,包圍了莒國“渠丘”(今山東日照莒縣東南)。因為渠丘城牆破敗,眾人潰散逃亡至莒城。十一月初五戊申日,楚師攻入渠丘,莒國活捉楚公子平。楚師喊話:“別殺!我們歸還俘虜。”莒國不聽,殺了公子平,楚師圍困“莒邑”(今山東日照莒縣)。莒城城牆也不咋地,十一月十七庚申日,莒師潰敗。楚軍直入魯國所築的“鄆城”(山東臨沂沂水北),莒國不知防備、也沒有牢固的城牆所致。

  史家借君子之口又說了:“憑藉簡陋以不設防,大罪也;備豫不虞,大善也。莒國城郭簡陋,楚師十二日內連攻三邑,是不知防備之故。”還形容了一首《詩》,此詩在詩經上沒有記載。這裡出現一個:“浹辰”,古代干支叫浹日,辰是地支第五位,連起來指一周為十二日。

  秦軍與白狄兩國聯軍討伐晉國,同盟國內部有裂痕,外部乘虛而入。

  鄭國公孫申想了一個辦法:不去救助囚禁在晉國國君別墅中的鄭成共,也不派遣使臣,反而出師圍困許國。向晉國表明:鄭國欲再立一個國君的態勢,讓晉國手中的王牌變成廢牌。到十二月,楚共王固然派遣楚國太宰公子辰(字子商)去晉國,向鄭國報告鄖公鐘儀的使命,請求友好與結盟,正式啟動晉楚之好。

魯國看到諸侯國如此狀況,自己在城內再築城,加強守衛的防護措施。禮儀之邦,總是在做好自衛、自保為前提。

《鄖公鐘儀》

戰爭時期樂官拘,因由只為封邑居。

歲月暗無兩載餘,心中流淌鄉調兮。

遵守祖業職固定,奉君專心不異義。

恭敬侍奉晉景公,鄉音不改奏楚曲。

辛丑年九月十五

原创文章,作者:紹興李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oofo.cc/culture/%e6%98%a5%e7%a7%8b-%e9%a2%a8%e9%9b%b2-%e4%b8%80%e7%99%be%e4%b8%83%e5%8d%81%e5%85%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