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些宋人活在清代 他們會丟了腦袋

以前我們看過一篇文章,大清的皇帝,“你跟宋朝的士大夫什麼仇什麼怨”,這篇文章裡面呢,介紹了乾隆等等的清朝帝王對於宋朝的士大夫謬論的批判。那今天呢,我們就延續這個思路來想想,如果那些宋朝人,倘若生活在大清朝的話,會不會被大清的皇帝給砍了腦袋呢?當然了,這是一個假設性的問題,不可能得到直接的證實。比如說我們打個比方,有一些朋友會說,如果蘇軾大學士生活在大清的乾隆年間,就以他所寫的那些諷刺時政的詩,就算他長了九個腦袋瓜,恐怕也不夠皇帝砍的。

當然了,這也只能是一種推測了,並沒有什麼確鑿的證據。不過除了蘇軾之外,接下來我們來聊幾名著名的宋朝人,就比較能夠有把握的說,如果他們真的是生活在雍正乾隆的盛世時期的話,他們恐怕是必死無疑了。

我們說的第一個人就是大文豪歐陽修。歐陽修曾經寫過一篇替朋黨辯護的朋黨論,大易說的是志同道合的君子,結成了一個團體,這是天經地義的,治理天下呢,皇帝也離不開君子之黨。在傳統的官方話語體系當中,朋黨一直是一個貶義詞,跟朋比為奸這個成語幾乎是同意的。那歷朝歷代的皇帝呢,都對彭黨的活動是深惡痛絕,歐陽修敢替彭黨來證明,在當時看來真的是有點驚世駭俗。不過按照宋人當時的說法,歐陽修上朋黨論,以破邪說仁宗感悟,看來當時宋仁宗還是覺得歐陽修所說的有那麼點道理。

不過幾百年之後,歐陽修的這篇文章卻惹惱了清朝的雍正皇帝。雍正正式讀過了朋黨論這篇文章之後,特別寫了一篇御製朋黨論來反駁幾百年前的歐陽修。他說天尊帝卑,君尊臣卑,做臣子的義,當為之有君。意思是,你必須要和皇帝,思想上保持一致,和領導必須要一條心。如果你心懷二三,不能與君同好惡,以至於上下之勤愧,而尊卑之分逆,則皆朋黨之習為之害也。

最後雍正也說,設休在今日而為此論,朕必斥之以政其禍。那看來雍正也並不是想誅殺歐陽修,而是想找他來,好好辯論一番。但是您等一等,這句話其實並不是雍正的原話,而是後來的史官在修雍正朝實錄的時候修改過來的,他的原話保存在原始的文獻雍正起居注當中,當中寫,宋歐陽修朋黨論創為邪說,社修在今日而為此論,朕必誅之,以證其禍事之罪,明明白白就說了,如果你在現在敢說這樣的話的話,那皇上一定會殺了你歐陽修的。

第二個我們推斷,會被雍正殺掉的宋朝人,是一位問政的伶人,也就是戲子,藝術家。要知道,在宋朝封建時政,取笑官員乃是滑稽戲的最常見的節目,宋人說至今幽混之言,多以長官為孝,就是說現在的藝人,多拿當朝的官吏來取笑。在宋神宗年間,京師教坊有一個很有名氣的靈官叫丁先憲,就經常在他所表演的節目的時候,拿當朝的宰相來開涮,搞得王安石乃是狼狽不堪。然物如之何也?然而拿他也並沒有什麼辦法。

不過後來王安石宰相還是惱羞成怒了,遂發怒必欲斬之,但最終還是沒殺成,那是因為。

宋神宗,暗中叫人保護了丁先憲,看來人家的背景不小,那如果那個丁先憲,倘若生活在大清的盛世年間,恐怕早就去九泉之下演戲了。

就在雍正年間,內廷戲班演了一出正丹達子,因為伶人呢,演的是特別的賣力,曲妓俱佳,獲得了雍正皇帝賞賜的酒食。在這個席間,有一名伶人無意之間問到了一句,當今常州長官是誰呀?因為在戲裡邊,這個鄭丹就是常州刺史。雍正這臉一下就變了顏色,勃然大怒說,你乃賤卑,膽敢善問官首,其風實不可長。於是就令人把那倒霉的伶人拉下去,活活打死了。

看來這個藝術家,可不能多嘴。

我們要說的第三個可能會被大清皇帝殺掉的宋朝人,他叫做王益柔,他是宋仁宗朝的文人,有一次他應邀參加了朋友蘇順清組織的飯局,蘇順清是競奏院的頭頭,賣了單位的舊報紙,換成了錢,存進了小金庫。然後就請幾位同僚和朋友,去花天酒地吃吃喝喝去了。正當喝花酒的時候,王益柔趁著酒意,做了一首“傲歌”,其中有兩句說“醉臥北極遣帝扶,周公孔子驅為奴”。恰好這件事情讓臺諫官知道了,臺諫官便拿住了蘇順清和王益柔不放,要求朝廷重則蘇順卿挪用公款吃喝花酒,王益柔發表反動言論,這樣的罪過。結果蘇順清因為監守自盜被除名樂廷就是開除公職了,王益柔則被貶到富州當了一名稅官。其他的參與喝花酒的官員,也分別受到了處理。

那作為喝花酒的發起人與組織者的蘇順清,受到的處分當然是最重了,而發表了反動言論的王益柔得到的懲罰,也並不比其他人更嚴厲一些。從這個處理結果,讓幾百年之後的乾隆皇帝是覺得非常的不爽,他說特意正王益柔悔慢聖賢之罪,而蘇順被醉飽之過,則叫而不怒。在乾隆看來,蘇順卿公款吃喝,只是一樁小事,是可以原諒的,教訓一番也就可以了。而王益柔毀慢聖賢,這才是大不應該的重罪。乾隆平時是怎麼治文人的這種文字罪的,不用說也知道了,那基本上就是殺殺殺,那這一方面呢,乾隆爺的經驗倒是極為豐富的,看來王益柔如果要是遇到了乾隆爺的話,那一定是死定了。

第四個我們說會被乾隆殺掉的宋朝人叫做阿雲,阿雲是一位生活在宋神宗年間的登州女子,因為被家中尊長許配給了一個醜男人韋阿大為妻,阿雲心裡不高興,一夜之間便趁著韋阿大睡著了,砍了他十幾刀,意欲殺死他,但最終是因為力氣太小,在家以慌亂,沒有能夠殺死韋阿大,而只是砍斷了他的手指。不久案子很快就告破了,阿雲也承認自己就是那個兇手,那麼這個案子該如何判決呢?宋朝的政府爭論了一年多的時間,先後是一法數次,司馬光等人認為,應該按謀殺己傷之罪判阿雲死刑,而王安石等人則認為,應該按自首減刑之法免阿雲一死。那最後宋神宗是採納了王安石的意見,特赦了阿雲的死罪。

清朝乾隆年間編纂的歷代通鑑集覽將宋代阿雲的相關爭論收錄了進來。乾隆皇帝,也對此事是做出了御批,他說,“婦謀殺夫,悖惡極矣,傷雖未死,而謀則已行,豈可因幸而獲生以逭其殺夫之罪?又豈可以按問即服遂開自首之條?就是說,如果阿雲案發生在乾隆時代的話,這阿雲哪裡還可能活下來啊。

最後我們要說的是一名宋朝的老秀才,我們已經不知道他的名字了,不過想必他要是活在大清朝的話,也必定是自尋死路。這位老秀才,曾經獻師成都,知府說,\\u0026#34;把斷劍門燒棧道,西川別是一乾坤\\u0026#34;,意思是鼓動四川割據獨立。這句話嚇得成都知府是趕緊上報朝廷,宋仁宗批复說,這老秀才不過是要個官噹噹,給他個小官噹噹,不但沒有問他的罪,反而給了他一個工作。

600年之後,又有一個叫曾靖的文人,他也給川陝總督岳鍾琪寫了一封信,鼓動他是起兵反清。岳鍾琪也是立即拒折上奏,雍正馬上就是抓了曾進,經過審訊,曾進說他的思想是受了大學者呂留良的影響,那當時呂留良已經是去世多時了,但是雍正就是連死人也不放過,所下令開棺屠師,銷首示眾。呂留良仍在世的兒子,族人拒誅之,曾靖呢,則無罪釋放,派去宣講雍正皇帝的聖諭大義,然並卵,這曾靖終究還是難逃一死,乾隆皇帝繼位之後,立即就下令將那個曾靖重新抓起來,然後一把咔嚓掉了,看來這個文化人,生活在不同的朝代,說不同的風格的話,這也還是明哲保身之道。至於還有沒有什麼其他的可能被清朝的皇帝與殺之而後快的宋朝人呢?那麼我們有機會下次再聊吧。

原创文章,作者:聊歷史的小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oofo.cc/culture/%e5%a6%82%e6%9e%9c%e9%80%99%e4%ba%9b%e5%ae%8b%e4%ba%ba%e6%b4%bb%e5%9c%a8%e6%b8%85%e4%bb%a3-%e4%bb%96%e5%80%91%e6%9c%83%e4%b8%9f%e4%ba%86%e8%85%a6%e8%a2%8b.html